油菜作為本市重要的綠葉蔬菜之一,因其生長期短,管理簡單,種植茬口多,種植風險小,經濟效益高,生產者喜歡種植,又因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深受消費者喜愛。春季油菜拔節抽薹、黃葉、病蟲害影響油菜商品性,也增加采收、加工工作量,造成損耗率高,商品率低,影響種植效益的提高。本市生產企業、園區、合作社及生產大戶,做好油菜采后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為此提出如下指導建議:
適時采收
油菜采收標準不嚴格,因植株大小不同,可以苗菜、雞毛菜、油菜等不同產品上市,但對單一產品來講,仍有一個最佳的采收時間。2月下旬開始至5月上旬本市光照充足、氣溫適宜,非常適合油菜的生長,油菜生長期短,單產增加,銷售價格在1-2月達到高峰后,價格逐漸下降。生產者應根據市場變化,綜合考慮單價、產量等因素,及時調整采收標準。當市場供應量不足時,應發揮地產優勢適當早采,既能保證市場供應,又能提早獲得收益,還能增加復種指數,提高種植效益。苗菜遲采株型細高,纖維增加,品質降低;雞毛菜類型油菜采收晚成品率低,更應關注適采期,采收宜早不宜晚;普通油菜采收晚,單株重量大,產量高,但莖易離層,幫易變白,品質下降。每年本市3月開始,油菜上市量劇增,價格呈快速下降趨勢,再加上油菜適采期短,銷售壓力大,3月下旬至5月底應把預防油菜滯銷做為采后工作的重點。采早、采小,品質好,利于增加銷售量,價格高,單產略降低,但能通過增加種植茬口,提高種植效益;采收晚,個體大,但價格低,生育期長,影響復種指數,經濟效益低。采收時間應在露水干后的清晨或上午進行,春季后期露地種植的油菜,應避免下雨或雨后采收。
關注商品性
拔節抽薹、黃化、萎蔫、腐爛為本季油菜影響商品性的主要問題,預防抽薹和防治蚜蟲成為保證油菜商品性工作的重點。春季采收的油菜,生長期內溫度變化大,易發生抽薹甚至開花現象,生產者應根據種植后植株大小和溫度變化情況,判斷是否完成春化,如已完成春化有抽薹跡象,應提早采收上市。油菜采取育苗移栽方式種植,既可提高植株整齊度,又能增加單產,油菜種植過稀,會造成油菜外葉松散,葉片易變黃,易粘泥土。春季后期溫度過高時,油菜易出現品質下降和爛心問題,在光照充足、溫度過高時,應增加小水灌溉次數等措施,創造適合生長的小環境。隨著溫度升高,病蟲害增多,本茬應重點預防蚜蟲危害。油菜按照株型分為束腰型和直立型,按照通體顏色分為白色和淡綠色,應根據銷售需要選擇適合的種植品種,制定油菜產品標準,并通過調整種植密度、采前控水、適期采收,保證油菜的商品性。油菜商品性要求:葉片鮮嫩,色澤翠綠,光澤良好,外觀一致,無色斑、無黃葉、無爛葉、無損傷、無畸形、無蟲眼、無病葉。
預冷與保鮮
5月中旬以后采收的油菜,菜體溫度較高,溫度達到25℃以上。為快速降低菜體溫度,減少貯、運、銷各環節的黃葉、腐爛問題,有條件的生產基地應對油菜進行預冷,降低呼吸強度,從而保證油菜品質,延長保鮮期。預冷方式主要有真空預冷、差壓預冷和冷庫預冷,但以真空預冷效果最好,預冷過程中,應避免失水問題發生。沒有預冷設備的生產者,應通過調整采收時間等方式,盡可能降低采收時菜體的溫度。油菜適宜在溫度0-2℃,濕度95%-100%條件下保鮮。本季油菜含水量高,產品不宜長期貯存,可短期周轉貯存。油菜溫度高易黃葉,失水后易萎蔫,濕度大易腐爛,貯存時間長莖易出現離層,影響油菜商品性。采收后應注意保持水分,為預防失水后萎蔫,可用薄膜遮蓋、增加環境濕度來保持水分。
合理使用包裝
包裝能提升品牌形象,提高附加值,也能提高保鮮效果。油菜有氣調包裝、塑料包裝盒、保鮮袋、保鮮袋打孔包裝、托盤+保鮮膜等包裝方式,應根據銷售渠道選擇適宜的包裝方式。氣調包裝和激光打孔包裝方式為近幾年推廣的新包裝方式,它們通過調整包裝內氣體組成比例的方式抑制呼吸,從而降低呼吸強度,又避免厭氧問題發生,實現延長油菜貨架期的目的。油菜合理包裝應以能避免葉片機械損傷,減少葉片萎蔫、黃葉、腐爛為原則。
家庭貯存得當
家用冰箱冷藏室溫度一般為2-6℃,油菜適宜在家用冰箱中存放,但貯存時間長,會造成油菜中硝酸鹽含量增高,硝酸鹽可轉化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應縮短油菜的家庭貯存時間,以現吃現買為最好。家庭貯存過程中,為防止黃葉、萎蔫、腐爛現象發生,油菜可用保鮮膜或紙張包裹、保鮮袋包裝等方式,延長保鮮期。(柯南雁 王福東)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