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個皇家醫學實驗室

        科技日報 2021-04-30 15:45:03

        超過600歲的故宮不僅是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集大成者,也包含了較為豐富的古代西方科學內容。清康熙時期,宮中曾有一座“皇家醫學實驗室”,由進宮的西方傳教士主持。他們引入西方的制藥技術,通過化學實驗,開展藥劑研制,并制作了部分宮廷御用藥物。

        關于清代皇家醫學實驗室較為詳細的信息,可見法國傳教士白晉所撰的《康熙皇帝》。白晉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來到北京。由于他博學多才,因此很受康熙賞識。他和另一位法國傳教士張誠曾為康熙寫過20余篇介紹西洋醫學的短文。其中一篇提及內服化學試劑的優點。不久,康熙下令在宮內建造醫學實驗室,讓白晉、張誠等人研制藥劑。實驗室的工具設備全部由白銀制作,包括各種形狀的爐灶,適于化學實驗用的各種器皿、用具之類的物品。康熙也會經常來實驗室觀察制藥過程。實驗室建成后,白晉等人曾經參照法國藥劑師希拉所著《王室藥典》里的制藥法,花了3個月時間,制成了干燥劑、糖漿制劑、浸膏等幾種試劑。康熙很滿意,把這些試劑作為御用藥品,隨身攜帶,并賞賜給身邊的王侯及服侍人員。

        那么,這個醫學實驗室建在哪里呢?據《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之“康熙帝諭皇太子胤礽親噶爾丹等情形”記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底,康熙在討伐噶爾丹的路途上,隨身的御用藥品快用完了,于是命皇太子胤礽派人將養心殿制造的西洋“如勒伯伯喇爾都”御用藥十兩,外加上等生姜四斤,在五月二日前送至軍營。由此可推斷,這個實驗室應該設立在養心殿。另根據光緒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三》之卷一千一百七十三記載,養心殿造辦處早在康熙初年就設立,主要用于制作皇家御用品。康熙下令在養心殿內開設西藥實驗室(作坊),將西方的醫藥技術引入國內,研制、生產中西醫結合特色的御用藥劑,以用于紫禁城皇室成員的疾病治療。

        該皇家醫學實驗室除了研制西藥,還研制中西醫結合的藥劑。據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清宮醫案研究》之“康熙朝醫案”部分記載,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二月,張誠研制了一種治療咳嗽的藥,叫做“肺胸舒丸”。其制作方法為:準備硫磺花粉二錢、金銀香花八分、甘草膏子六錢、冰糖粉四兩五錢,將此4種藥與西洋大夫所帶“溫密德喇噶剛地之花露”(一種西藥),混合摻入甘草露中,攪拌成糊狀,制成大約重一錢左右扁圓形藥丸。張誠向康熙稟報:這種藥在醫治由感冒引起的咽喉堵塞感、咳嗽并吐清痰,以及由咳嗽引起的各種肺胸疾病方面,都有較好的療效。需要說明的是,康熙時期的宮廷醫生能夠采用西方傳入的蒸餾法提取藥露,并在武英殿旁邊設置了露房。

        那么,康熙為什么要建一座醫學實驗室?法國漢學家杜赫德編著的《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之上卷部分,載有法國神父洪若翰在1703年2月15日致拉雪茲神父的信。洪若翰在信中說,他曾向康熙匯報了歐洲的醫藥,尤其是法國國王發給全國窮人的藥粉,引起了康熙的極大興趣。時值康熙在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正患上瘧疾,高燒不退,御醫所開的藥也無效。白晉、張誠把研制的這種藥粉給康熙服用。康熙的高燒很快退了,但幾天后體溫又升高了。在關鍵時刻,多羅神父從印度給洪若翰和劉應(法國傳教士)寄送了一斤金雞納霜。他倆和白晉、張誠一道,把金雞納霜獻給了康熙。康熙喝下金雞納霜后,高燒立刻退去,身體很快康復。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的瘧疾,加深了康熙對西方醫藥的信任。由上可知,皇家醫學實驗室的建立,主要與康熙對西方醫學的興趣及自身患病有關。

        (周 乾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