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群眾來訪接待大廳,51歲的王大姐正口述反映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問題,只見工作人員劉漢的電腦上,實時顯示出王大姐語音轉寫文字和智能提取的訴求概況。劉漢一邊核對概況,一邊參考系統智能推送的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細化王大姐的訴求,并叮囑她:“后續各個辦理環節都會有短信實時通知,也可以在網上查詢進度、進行滿意度評價,不用再來回跑腿詢問進度。”
看著王大姐帶著滿意笑容離開,劉漢說:“‘智慧信訪’平臺大大方便百姓‘說理’,在家就能實時了解辦理進度,同時平臺對相關辦理人員也有催辦提醒,壓緊壓實了信訪工作責任,有效減輕群眾 ‘訪’累。”
“智慧信訪”平臺是指安徽省信訪信息化綜合平臺,由該省信訪局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國家信訪局(安徽)實驗室,引入語音識別、圖片文字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能(AI)技術及政策法規數據庫所建設,自2018年上線運行。
截至目前,該平臺上與30余個部委平臺對接,下與省內所有市、縣、鄉聯通,其中,安徽省共有9000余家責任單位、1.1萬余名工作人員固定使用此平臺,服務于辦理群眾訴求。
“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提供走訪、來信、來電等12類反映訴求的方式,其中9類屬于‘指尖’在線信訪,包括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等方式,確保老百姓更便捷反映訴求。”安徽省網上信訪信息中心副主任楊曄敏說。
“智慧信訪”平臺不僅讓老百姓辦事更便捷,而且提升了信訪工作人員的辦理效率。安徽省信訪局網上投訴辦理員張蓓蕾說,平臺可以一鍵提取反映訴求、問題屬地等信息,并具備政策法規伴隨展示、文書規范智能審查等功能,“登記受理網上投訴的效率大幅提升,將節省的時間,用于對責任單位受理辦理情況進行巡查和調度,確保群眾合理訴求解決到位。”
當前,在安徽,越來越多老百姓選取“指尖”反映訴求,自2015年到2020年,網上信訪數量增加15倍,占比由17%提升至80%以上。如今“智慧信訪”平臺已積累2億余條數據,“這些數據大有用處,經過清洗、分析、再利用,是觀察民生民意的有效窗口,更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參考。比如我們會專題分析訴求中的共性問題,提供給有關部門,爭取從政策層面,將矛盾化解在初始。”安徽省網上信訪信息中心主任汪馳說。
數據顯示,“智慧信訪”平臺投入使用以來,安徽省信訪事項平均5小時轉交,辦結周期縮短至15天,效率提升75%,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93%,群眾滿意率達到96.7%以上。(記者 張紫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古代巖畫最近數十年侵蝕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