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奧”專項助力冬殘奧運動員積極備戰

        科技日報 2021-05-17 17:15:03

        根據本周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志發表的一項考古學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了印度尼西亞古代巖畫的分解,其中包括已知最古老的約成于39900年前的手印畫。

        氣候變化是一種長期現象。科學家已知氣候變化帶來的天氣事件會對人類產生嚴重影響,但并未得知這種事件會對考古事件造成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一處名為“馬洛斯-龐格普”遺址的巖畫使用紅色和深紫色顏料,繪制在石灰巖洞穴和巖棚中,約有20000至45000年的歷史?,F有證據稱這些巖畫在最近數十年中正在加速侵蝕,但原因不明。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吉立安·胡安特里及其同事在“馬洛斯-龐格普”遺址的11處洞穴遺跡中,通過分析洞穴表面開始剝落的巖片,調查了加劇巖畫退化的可能原因。

        研究團隊在三處遺址的石片中發現了鹽類,包括硫酸鈣和氯化鈉。這些鹽類已知會在巖石表面形成晶體,導致巖石開裂。團隊還在所有11處遺跡發現硫含量很高,而硫是數種鹽的組成成分。這些發現表明“馬洛斯-龐格普”各處遺跡鹽相關的分解相當普遍。

        研究團隊指出,季節性降雨和干旱交替出現帶來的氣溫和濕度反復變化創造了條件,促進無機鹽晶體形成和對巖石藝術的侵蝕。

        他們認為,全球升溫以及氣候變化、厄爾尼諾事件導致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或許加劇了這一現象。作者總結說,需要進行長期監管和保護工作,以保護熱帶地區的巖石藝術。(記者 張夢然)

        ?

        關鍵詞: 科技 冬奧 專項 助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