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防御系統它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是預警衛星,二是預警雷達及陸基X波段雷達,三是作戰管理及指揮控制系統,第四是發射攔截導彈。
攔截導彈的作戰過程,對敵方來襲的導彈進行攔截通常要分為四步。第一步是根據預警衛星提供的敵方襲擊的情報信息,傳送給作戰指控中心,形成作戰方案送審。第二步是由預警雷達探測來襲導彈及分離的目標,并識別出哪些是真彈頭。第三步是由X波段雷達識別并跟蹤目標,監督目標的動態變化。第四步是根據確定的作戰方案和明確的攔截目標,組織各作戰平臺發射攔截導彈。為確保這個攔截的成功率,一般都要發射多枚。
美國反導體系的發展是世界反導武器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冷戰時期,美國為了取得對蘇聯的軍事優勢,在1967年,約翰遜總統下令部署哨兵反導系統,一年之后改名為衛兵系統,該系統在1976年關閉。1983年美國里根總統提出戰略防御計劃,又稱為星球大戰計劃。在1993年,美國的克林頓總統宣布星球大戰時代結束,以美國這個導彈防御系統和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所取代。美國在今后十年的導彈防御系統,計劃還將投入1760億美元,重點發展通過F-35型戰機發射攔截導彈,并開始部署天機攔截系統。
經過世界該領域的權威專家分析,對世界目前的防空反導導彈,提出了以下排名。排在第一名的是俄羅斯的凱旋地空導彈,這種導彈射程400公里,可以進行96枚反導導彈的齊射,同時可以攔截48個目標。排在第二名的是俄羅斯的安泰-2500型防空導彈,是世界目前唯一能夠對付射程達2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又能攔截各種飛機和巡航導彈的通用攔截導彈。排在第三名的是美國的中程增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從1995年2月起,由美國、德國、意大利進行聯合研發,目標是取代愛國者這個防空導彈。排在第四名的是俄羅斯的S300系列的地空導彈,這個最大射程是90公里,是從蘇聯時期研發的第三代防空導彈。排在第五名的是聯合研發的紫菀防空導彈,由法國、意大利、英國、沙特、新加坡等國家支持研發,它主要是用于攔截來襲的導彈和各種戰機。排在第六名的是美國的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攔截的概率為70%。排在第七名的是中國的紅旗-9,是中國國產第三代中遠程防空導彈,主要裝備海軍,射程是125公里,射高18公里,能攔截3-6個目標。排在第八名的是巴拉克防空導彈,由印度和以色列合作研發,射程是70-100公里。排在第九名的是俄羅斯的S-350勇士防空系統,主要攔截敵方的巡航導彈、反輻射導彈等。排在第10名的是日本的中程地空導彈,也稱為03式中程地空導彈,射程50公里,攔截高度10公里,在2006年亮相,主要對付飛機,也可以攔截空地導彈和巡航導彈。
出品:科普中國 光明網
科學顧問:楊承軍
監制:戰 釗
制片:金 赫
導演:金? 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雙向腦機接口刺激大腦喚起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