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趙清建)5月22日,中國臨床實踐指南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京成立,聯盟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終身榮譽教授、復旦大學循證醫學中心主任王吉耀共同倡議發起,將積極推動我國高質量臨床實踐指南的編寫制作和執行落地,提升我國臨床實踐指南質量,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臨床實踐指南是給臨床診療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導的重要文件,是循證醫學的最高級別的證據,可以系統地指導臨床醫生提升臨床診療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結局,是醫生的“指南針”和“口袋書”。科學制定的指南對于規范醫療行為、提高服務質量、科學配置醫藥資源和保障患者權益等起著重要作用,具有高循證醫學證據指南的推薦意見可讓患者獲益最大化。
韓啟德表示,21世紀以來, 中國醫生從單純引進和解讀國際指南到逐步著手修訂和編撰一系列不同學科的臨床診療指南及共識,有效地提升了中國的醫療水平。他呼吁各位專家,積極參與和推動中國臨床實踐指南工作,讓更多的醫療工作者了解指南撰寫的科學方法和標準流程,嚴謹客觀地給予臨床指導建議,最終讓更多的中國患者獲益。
據介紹,近幾十年,國家衛生健康委一直重視臨床指南的撰寫執行和落地,組織臨床專家針對一些重大疾病、罕見病、突發疾病組織并發布了一系列的指南,例如腫瘤、抗感染、肝病、手足口、罕見病等診療和防控指南。疫情期間《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為我國取得抗疫的階段性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王吉耀介紹,中國臨床實踐指南聯盟將是一個多學科團隊加盟的、非盈利的平臺,將聯合各個醫學機構和學術組織,以 WHO 推薦的 GRADE 方法為技術核心,為指南的制定者提供方法學、臨床研究證據整合、綜合項目管理等全環節支持。聯盟將推動應用最佳證據和國際水準的方法學制作指南,以帶動中國指南與國際接軌,同時推動中國指南以及相關的臨床證據在世界范圍的應用,提升我國臨床研究的國際地位。聯盟還將聯合培養制定及解讀指南的人才,為循證醫學的技術創新提供支撐。
另外,聯盟還建立了院士及專家指導的基于疾病、臨床科室劃分的專業委員會。目前,感染、檢驗、血液、重癥、呼吸、藥學、肝癌、神外、兒科組已經簽約成立,多學科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將共同保障高質量指南的落地實施。聯盟由寧波諾丁漢大學、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北京康盟慈善基金會、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共同依托,常設辦公室設在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和寧波諾丁漢大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