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須重視H5N8禽流感病毒能傳人

        中國科學報 2021-05-25 11:00:05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及其重配亞型(包括H5N2、H5N5、H5N6和H5N8亞型等)已在全球暴發數千次,造成家禽和野鳥大量死亡。5月21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教授史衛峰、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在《科學》概述了全球H5亞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和進化,并特別指出,H5N8禽流感病毒在亞歐大陸和非洲大流行,并造成人感染,須重視。

        史衛峰告訴《中國科學報》,一些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夠跨越宿主屏障,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具有人畜共患和引發大流行的潛力。

        自2019年底以來,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高致病性H5Ny禽流感疫情頻發,中東歐、中東和東亞等地區的家禽和野鳥中均發生了H5N8禽流感疫情。截至目前,至少46個國家報告了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對病毒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基因的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引發疫情的H5N8禽流感病毒位于2.3.4.4b分支。

        另外,2020年12月,俄羅斯報道了7名養殖場工作人員感染H5N8禽流感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報告人感染H5N8禽流感病毒案例。感染人的H5N8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也屬于2.3.4.4b分支。

        “禽流感病毒的全球傳播,特別是H5N8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廣泛傳播,已成為影響全球家禽養殖、野生動物安全甚至公共衛生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預防和控制下一場大流行。”高福指出。

        文章呼吁,對家禽養殖場、活禽交易市場和野鳥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監測應恢復到新冠大流行之前水平或更高水平,并針對禽流感病毒的人畜共患潛在風險開展持續監測。同時,還需要進一步評估2.3.4.4b分支H5N8禽流感病毒的遺傳性、致病性和抗原性變化。如果有明顯的抗原變異,應及早更新疫苗,以實現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緊急應對。

        此外,作者認為應減少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家禽養殖,增加大規模高標準的現代化家禽養殖,加強對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管理,并加強宣傳教育,如在冬季流感高發期加強個人保護措施,遠離野鳥,避免獵食野鳥。(記者崔雪芹)

        關鍵詞: 專家 重視 H5N8 禽流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