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我國居民膳食營養已出現過剩 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突出

        光明網 2021-05-26 20:15:05

        5月2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京通過現場會議和直播平臺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1》和《2021 全球糧食政策報告》。《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1》顯示,當前中國農業生產可完全滿足居民能量攝入需求,然而我國居民膳食營養已出現過剩,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突出。

        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能量、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為2248千卡/天、85克/天和79克/天,而國內生產供給2952千卡/天、154克/天和65克/天,人均食物總供給3952千卡/天、229千卡/天和104千卡/天,這表明當前中國農業生產可滿足居民能量攝入需求,但隨著居民對膳食質量要求的提高,導致對能量、蛋白質和脂肪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進口農產品來補充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同時,食物損耗和浪費嚴重,超過12%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質被損耗。

        報告顯示,人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供能比分別為50.6%、14.7%和34.7%,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宏量營養素)WS/T 578.1—2017》相關標準相比,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已出現過剩,脂肪供能比已超出推薦范圍20%—30%,而蛋白質攝入量高但供能比基本符合標準,這表明當前居民膳食營養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突出。

        據當前膳食營養結構預測,2025年,中國人均能量攝入將達到2333千卡/天,膳食營養超過推薦攝入量,亟須優化轉型。因而,“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優化居民膳食營養結構,強化以居民營養健康為導向的消費需求預測,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水產品等優質蛋白質供給。同時,也應深入貫徹落實《反食品浪費法》,強化食品技術研發,減少食物浪費與損耗。(宋雅娟)

        關鍵詞: 報告 顯示 我國 居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