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促科技成果加快落地

        經濟參考報 2021-05-31 20:30:05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等5個文件。會議強調,要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高水平技術交易市場,加大金融投資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化完善有利于轉化的職務科技成果評估政策,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紐帶,我國科技與經濟脫節現象得到有效緩解。特別是自2015年全國人大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以來,我國形成了從修訂法律法規、制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三部曲”,該法與《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共同構建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宏觀政策體系。另外,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量質齊升。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全國技術合同交易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549353項,成交金額28251.5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48%和26.13%。

        欣喜之余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過程還不順暢,存在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不暢、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能力不足、人才匱乏以及多元化投入體系尚未形成等問題。為此,下一步應該從政策、市場和服務環境等方面多措并舉,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鏈條上的“梗阻”。

        首先,建立一套科學的科技評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用好科技成果評價這個指揮棒,定好“尺子”,量好“長度”,以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讓真正的科技成果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我國多數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科技成果不成熟、企業需求不精準、轉化過程不連續、轉化路徑設計不科學、轉化資源配置不到位等問題,此次中央深改委通過《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正當其時。

        其次,破除制度障礙,進一步調整、完善、落實激勵政策體系。要進一步加強政策間的協調、銜接,增強規定的可操作性、操作的一致性,使科技成果轉化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要深入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探索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國有資產管理新模式,建立高校院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負面清單。人社部不久前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意在調動廣大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相關人員投身科技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事業中去,在執行過程中必須真落實、不走樣,做到既推動“雙創”工作高質量發展,又避免不符合條件的人“搭便車”。

        再次,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要提質提速發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加快建設大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好分布式中試熟化平臺,大力培育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技術經理人。同時,要繼續創造有利于成果轉化的良好法律環境,繼續加強相關配套制度建設以及對制度執行情況的常態化監督檢查。

        最后,構建多元化科技成果轉化投入體系。要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探索“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競相跟進”的多元化科技融資機制,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環節的引導性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成果成熟機制。要形成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撐,推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擴面放量,組建科技創新投資平臺,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