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距今約5500—5000年的中國河南滎陽青臺遺址古代人群線粒體全基因組研究表明,青臺人群具有高度多樣性的線粒體單倍型,許多單倍型在現代漢族人群中仍然保留。同時,青臺人群與現代漢族人群存在母系遺傳聯系,可能對現代漢族人群的母系遺傳多樣性作出了一定的遺傳貢獻。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遺傳學報(英文版)》。
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最重要的一支考古學文化,現有的考古學及古環境研究表明仰韶文化在距今約6000—5500年曾經大規模擴張并產生廣泛影響。然而,關于仰韶文化人群的母系遺傳結構以及他們和其他古代及現代人群的母系遺傳聯系尚不清楚。
為此,研究人員從距今約5500—5000年的河南滎陽青臺遺址獲取了60例古代人類個體線粒體全基因組數據,單倍群識別結果顯示青臺人群具有高度多樣性的線粒體單倍型,許多單倍型在現代漢族人群中仍然保留;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青臺人群與現代漢族人群存在母系遺傳聯系,可能對現代漢族人群的母系遺傳多樣性作出了一定的遺傳貢獻。此外,青臺人群與距今4600年的山東龍山文化人群的母系遺傳聯系很顯著,為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之間緊密的考古學聯系找到了人群之間存在緊密遺傳學關系的依據。
這項研究報道了目前規模最大的仰韶文化人群線粒體全基因組數據,揭示了以青臺遺址古代人群為代表的仰韶文化人群的母系遺傳結構,為進一步探究仰韶文化人群遺傳歷史、人群交流動態以及中華文明早期發展過程中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典型案例。
(記者陸成寬)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