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煙臺6月4日電 2021年6月3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山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公室、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政府、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煙臺隆重召開。來自政府、協會、科研院所、化工園區、企業等的2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3日,論壇舉辦了媒體發布會,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央廣網、人民網、山東電視臺、21世紀、經濟觀察報、中國工業報、中國化工報等50余家媒體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
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發布了《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指南及2035中長期發展展望》。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表示,當前我國化工園區規模效應明顯,全國已形成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超過千億的超大型園區17家;產值在500億-1000億的大型園區35家,100億-500億的中型園區219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345家。其中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產值占比超過化工園區總產值的50%?!笆濉逼陂g,化工園區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一是發展理念不斷創新,“六個一體化”發展理念已成為全國化工園區建設管理的公認模式和發展方向;二是標準化體系逐步形成,由園區委牽頭啟動、推進的化工園區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為化工園區認定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三是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1年5月,57家化工園區在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的支持下開展了循環化改造,33家化工園區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2家園區入選 “綠色化工園區”名錄;四是智慧化建設步伐加快,15家化工園區成為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50家化工園區成為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
“十四五”,我國化工園區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由規范化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躍升,打造化工園區產業發展提升、綠色化建設、智慧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示范的“五項重點工程”,五大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初具輪廓,重點培育 70 個具有一流競爭力的化工園區,打造“5 個 50”,即:建成 50 個園區科創中心、創建 50 家“綠色化工園區”、新建 50 家“智慧化工園區”、制定并頒布 50 項化工園區管理與建設標準和培育 50項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副處長馮媛媛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副處長馮媛媛介紹了當前我國化工園區標準建設的工作進程。自2015年以來,由園區委牽頭、組織、推進,在各化工園區、研究機構、技術支撐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已經產出一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初步建立起化工園區領域標準體系框架和基礎。不僅為化工園區整體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也為各地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提供了技術支撐。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化工園區標準體系初具雛形,截至目前,園區委已牽頭編制并發布《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理規程》(已于2019年4月1日實施)、《化工園區綜合評價導則》(已于2021年2月1日實施)、《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已2021年5月1日實施)3項國標;《綠色化工園區評價通則》(T/CPCIF0051-2020)、《化工園區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標準》(T/CPCIF0050-2020)、《化工園區應急事故設施(池)建設標準》(已于2020年7月7日實施)、《化工園區開發建設導則(第1部分:總綱)》(已于2020年9月30日實施)4項團標;1項行標《綠色化工園區評價導則》已于2021年6月發布。同時,《化工園區開發建設導則》分冊、“智慧化工園區系列標準”等近二十項團體標準正在加緊編制。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 管理辦公室黨工委書記、主任陳建寧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管理辦公室黨工委書記、主任陳建寧介紹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十四五發展規劃。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由成立于2001年的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發展而來,是我國首批化工園區之一,其主導產業規模、項目集聚度與區域集約開發水平均位居全國同類園區前列,連續多年位列中國化工園區前四強,居沿江化工園區和江蘇省化工園區首位。
近年來,新材料科技園嚴格遵循“資源整合、深度加工、布局調整、結構優化”的發展要求,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生命科學為發展導向的現代產業體系。通過延鏈、補鏈、強鏈等方式招引項目,目前產業鏈企業占比達到85%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從2015年的81家增長到2020年底的135家。
2020年,園區克服疫情、國際油價低位震蕩等不利影響,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294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57%。
“十三五”期間,園區在調優產業結構、科創能力建設、安全環保治理、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接下來的“十四五”,園區將進一步突出高質量,堅持“五個聚焦”,一是聚焦規劃引領,推動產業高端發展。高水平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堅持“去產能”和“補短板”相結合,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培育。二是聚焦創新驅動,強化科技支撐引領。三是聚焦環境整治,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四是聚焦安全發展,堅決守住安全底線。五是聚焦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著力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正元地理信息集團智慧城市建設公司總經理 鄭豐收
正元地理信息集團智慧城市建設公司總經理鄭豐收聚焦智能手段對化工園區本質安全的提升,作了題為“數字孿生賦能園區本質安全”的發言。正元地理信息集團是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十強企業、全球空間信息百強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依托“陸海空地”四位一體地理空間時空數據建設優勢,公司基于地理信息+的新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和建設水平已位居國內前列,為諸多城市、園區的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做出了貢獻。
以公司運營的衢州智慧化工園區項目為例,其覆蓋園區總面積約25平方公里,利用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全空間時空地理信息等技術,以企業為精細監管單元,打造“縱橫”協同管理和“聚點成面”的智慧化管理模式,實現了園區“管理高效有序、安全可靠可控、環境綠色低碳、服務周到便捷”等核心目標。項目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運維,成效顯著,衢州智造新城已成為全國第10家“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
鄭豐收介紹,與其他技術手段相比,正元智慧化工園區具有兩大特色:
一是充分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優勢,賦能園區全空間、全要素管理,奠定“數字孿生園區”基石。通過航空攝影+地面激光點云+地下探測多種數據獲取手段,動態獲取園區全景真三維地理信息數據,構建園區地上地下“一張圖”,以數字孿生作為智慧化工園區建設的“數字底座”,匯聚分散在園區內的安監、環保、安防、應急、企業運行等數據資源。通過高空、地面、地下各層面物聯感知網絡,實時掌握園區動態運轉數據,形成園區地上地下全空間、全要素、動態大數據,支撐園區地上、地下立體空間范圍內的安監、環保、安防、消防、企業服務等智慧化應用。通過數字園區與物理園區相互融合,為園區管理的提供了全新模式,形成虛實結合、孿生互動的園區管理新形態。
二是“GIS+AI”深度融合,視頻監控成為園區安環監管“吹哨人”。
充分發揮衢州“數據大腦2.0”智能,以人工智能+時空信息+視頻分析等技術賦能園區智能管理、安全預警、環保監管等各領域。將傳統信息孤立的監控探頭有機地融合到三維實景中,并賦予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分析能力,實現在園區各個重要場所、重點區域部署“智能眼”,形成覆蓋園區全域的安環監管智能全自動“吹哨人”,實現日常管理重點事件的及時發現和精準掌握,助力園區提升本質安全,降低風險。
清云智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舟就“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作發言。清云智通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來自清華、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四川大學、大連理工等大學的頂尖研發團隊,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來自艾默生、霍尼韋爾、通用公司、殼牌等國際工業巨頭的產業團隊。致力于以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技術推動化工行業安全化、智能化、無人化轉型升級。清云智通的數字化工廠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國內多家石油和化工企業推廣應用,是中石油、中石化、國家能源、揚農集團、恒力石化等多個世界500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客戶覆蓋煉油化工、煤化工、氯堿化工、精細化工、電力水泥、生物醫藥等不同領域。
方舟認為,隨著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在兩化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逐步開啟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是石油和化工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密鑰?;瘜W工業作為流程工業的典型代表,數字化轉型面臨機理難題、工藝難題、數據難題和經驗難題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也面臨若干國產化工業軟件缺失、國產化關鍵工藝和技術裝備相對落后的情況,與此同時,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行業,化學工業規模大、企業多、數字化市場容量大,各類數字化應用場景多,對安全生產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要求高,是最適合數字化轉型進行深入發掘的行業。根據清云智通對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思考,化工行業的數字化水平還有60%以上的提升空間,未來生產力、經濟效益和工作效能至少有15%-30%以上的提升空間。
作為化工工業智能制造的賦能者與引領者,清云智通團隊多數專家擁有40年以上的化工行業實踐經驗,公司將無人化技術作為使命引領,將積累多年的行業知識、專家經驗與機器學習、工業大數據緊密融合,在工藝機理和數據融和建模,化工本質安全與監測預警、工業控制優化縱向集成,知識圖譜與自動化等方面形成了諸多國產自主可控、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關鍵工業軟件和應用產品。公司為客戶提供無人車間、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全套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智能工廠核心系統、智能工業安全、智能優化控制、智能設備管理等系列產品。
針對化工園區和化工企業安全生產的問題,公司幫助客戶從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安全體系和關鍵要素建立做起,將安全生產管理落地為全套數字化、智能化移動端產品,為客戶提供持續多年的安全管理咨詢、安全文化建立和人員能力提升服務,為客戶提供“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全系列全場景數字化應用產品。其中,基于大數據的工藝超早期預警、智能化報警管理、異常工況管理和故障診斷技術等方面引領世界前沿。針對煉油和化工企業客戶在機器替人減人和降本增效方面的需求,公司提供從控制回路自整定、智能控制、實時優化到全廠調度優化的一體化縱向優化集成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可為企業每年提升近千萬元到數億元經濟效益,實現工藝平穩,節能降耗,并大量減少操作人員。
面向未來化工,清云智通將持續研發系列無人化控制技術、無人化裝備技術、無人化本質安全技術、無人化檢維修技術、無人化作業技術和無人化實驗技術,助力化工行業革命性顛覆性創新,推動化工產業本質安全發展,幫助化工企業轉型升級。(圖/文 中國石油和化工園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虛擬號碼”升級 保護用戶隱私
下一篇:弱磁場下空穴自旋量子位構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