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為自閉癥患兒添希望

        健康報 2021-06-10 21:00:06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李斐教授領銜的團隊,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馮建峰教授、羅強副研究員團隊,英國劍橋大學芭芭拉·薩哈金教授團隊等合作,在《科學通報》雜志上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老藥”布美他尼可為低齡自閉癥患兒的治療增添希望。這一研究成果有望填補自閉癥藥物治療領域的空白。

        自閉癥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通常在3歲前起病,常導致終生殘疾。目前自閉癥治療以對癥的行為干預為主,尚無針對其核心癥狀的藥物干預方案。而且,在許多國家,自閉癥行為干預的普及性極低。因此,能夠改善自閉癥患者核心癥狀的藥物亟待開發,特別是小年齡自閉癥患兒,大腦神經元處于高可塑狀態,藥物干預治療的時機稍縱即逝。

        “布美他尼是一種在兒科臨床廣泛使用的利尿劑,價格便宜、藥性溫和、副作用小。”據李斐教授介紹,“舊酒裝新瓶”未非毫無依據,將布美他尼應用于自閉癥患者是基于一種假設:布美他尼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氯離子穩態,從而恢復自閉癥相關的腦功能。但既往臨床試驗樣本量小、年齡跨度大、缺乏安慰劑對照,對小年齡自閉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確。

        李斐教授團隊與合作者的研究采用了一種新型神經影像技術——磁共振波譜(MRS)技術,該技術可無創監測自閉癥兒童服藥前后大腦神經遞質的濃度改變。基于倫理審核批準下高循證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研究發現,經過3個月的布美他尼干預,3歲~6歲自閉癥患兒的社交溝通障礙、感知覺障礙等核心癥狀明顯改善,用藥安全有效。此項研究是目前國際上單站點最大樣本量的臨床試驗,樣本中71%為重度自閉癥患兒且無法獲得康復資源。

        李斐同時強調,從目前研究可以看出,由于自閉癥可能存在病因異質性,不同自閉癥患者對布美他尼治療效果存在差別。今后團隊將深入研究,一方面在嚴格設計的多中心大樣本臨床研究中驗證前期研究結果,一方面綜合考慮自閉癥病因、病理機制等,尋找適用布美他尼的生物標志物,進而明確布美他尼的最佳適用人群。(特約記者楊靜通訊員施嘉奇)

        ?

        關鍵詞: 自閉癥 患兒 希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