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研究激增 解決方案寥寥

        《中國科學報》 2021-06-16 13:15:05

        圖中這些微小塑料碎片發現于北冰洋。圖片來源:加迪斯大學

        從珠穆朗瑪峰頂到南極洲的偏遠角落,到處都有塑料的身影。每年,數百萬噸的廢棄塑料被沖進海洋。有些漂浮在巨大的海洋垃圾帶里,有些則沉到了海底,甚至出現在深海海溝中甲殼類動物的腸子里。

        根據聯合國近日發表的一份關于全球科學狀況的報告,有關海洋塑料的研究在不斷增多,論文數量從2011年的46篇增加到2019年的853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每5年發布一份相關報告,今年的報告發現,海洋塑料研究的增長超過了其所追蹤的其他55個與發展相關的主題。

        西班牙加迪斯大學海洋垃圾實驗室生態毒理學家Carmen Morales說,塑料比金屬或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更明顯,它吸引了公眾和政策制定者更多的關注。

        不過,西班牙AZTI研究中心海洋生態學家Borja表示:“期刊上有很多論文是同樣的主題,如海灘、海床或動物體內的塑料,但關于塑料來源或解決方案的論文卻不多。”

        在近日發表于《自然—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研究中,Morales團隊結合零散研究的數據確定了塑料來源。研究發現,外賣食品和飲料的包裝是最普遍的,一次性塑料袋、瓶子、容器和包裝材料占所有環境垃圾的44%。

        研究人員還試圖了解塑料污染的生態影響。塑料本身是惰性的,但其通常含有有毒添加劑,如阻燃劑、顏料或化學物質,以使塑料更柔韌耐用,而其他有害物質,如多環芳香烴,可以通過黏附于塑料進入生態系統。

        最終,從較大被腐蝕物體上脫落下來的微塑料顆粒和浮游生物一樣大,海洋動物吃了它們,無法獲得任何營養。而更小的納米塑料顆粒危害更大,因為它們足夠小,可以穿透組織。此外,其形狀不同影響也不同,荷蘭瓦格寧根大學水生生態學家Bart Koelmans表示,纖維顆粒似乎比球狀顆粒更容易引起炎癥。

        然而,人們對塑料的整體生態毒性影響知之甚少,實驗室很難復制環境中的微粒混合物。

        UNESCO說,為了防止垃圾堆積,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截至2018年,已有127個國家通過了規范塑料袋的立法。但是該報告指出,考慮到低回收率,僅僅頒布禁令是不夠的,還需要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品。

        該報告顯示,關于塑料的生態替代品的出版物幾乎增加了兩倍,從2011年的404份增至2019年的1111份。(文樂樂)

        關鍵詞: 海洋 塑料 研究 激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