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揭秘發射幕后故事

        央視新聞 2021-06-18 17:45:05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三名航天員將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復雜艱巨的工作任務之外,他們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起居是怎樣的?未來我們普通人上太空是否指日可待?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偉波接受了總臺央廣的獨家專訪,為大家揭開謎底。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三人組成,其中聶海勝出生于1964年,今年已經57歲,劉伯明只比他小兩歲,而年齡最小的湯洪波也是一位“70后”,三人平均年齡大約為53歲。為什么此次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年齡普遍偏大?在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偉波看來,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全面考評后,這個組合可謂是“黃金搭配”。

        劉偉波表示,他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經驗的養成都還處于最佳狀態。國外的航天員也有50多歲參加飛行的。兩名有過飛行經驗的航天員,還有一名首飛的航天員,他們的搭配也是“黃金搭配”。

        管理好自身的生活和健康,是航天員需要做的基礎工作。長時間的太空生活容易使航天員骨骼肌肉功能和力量下降,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體狀況,對工作任務的完成也十分不利。這就要求他們在太空中也要進行持續性的身體鍛煉,進入天和核心艙后,航天員們將能享受到太空中的“健身房”。

        劉偉波介紹,天和核心艙有兩個大件的健身器材,太空自行車和太空跑步機,還有一些其他的局部鍛煉器,比如拉力器。為什么非要加上太空這兩個字?劉偉波說,騎自行車的方式和地面上不一樣,不需要安座,也不需要把手,因為人在失重狀態下也能騎自行車。

        在我們的印象中,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穿著就只有航天服,其實,根據工作和生活需要,設計師們為航天員專門配備了對應的服裝。如果顧不上健身,功能性的服裝也能幫上忙。

        “比如在軌設備檢修,我們就專門有一個檢修用的外套,馬甲上有許許多多的口袋,能用到的繩子、工具、儀表,甚至小筆記本都可以在身上隨時拿。為了鍛煉,可是又沒有時間去騎自行車怎么辦?我們專門有抗荷鍛煉服,只有繃緊了身體才能保持直立狀態,站直了就是鍛煉。”劉偉波說。

        比起神舟七號僅7立方米的艙內活動空間,神舟十二號航天員有110立方米的活動區域。天和核心艙也提供了3倍于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航天員活動空間,配備了3個獨立臥室和1個衛生間,保證航天員日常生活起居。進入空間站之后,航天員也可以通過天地網絡上網,與家人進行交流,甚至可以錄制視頻來解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劉偉波表示,緩解心理壓力的重要手段就是交流溝通,跟網友和家人去溝通,甚至指導孩子做作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給航天員帶上天一些自我減壓的小工具,我們給每個人一個個人物品包,這是以前沒有的。物品可以自主選擇,把自己最喜歡、最想玩的東西帶上天。

        健身鍛煉、上網聊天甚至上演“服裝秀”,太空中的生活越來越貼近我們的日常。除了經歷過嚴格訓練的職業航天員之外,在不久的將來,載荷專家等新類型的航天員也能放寬條件限制,實現“戴著眼鏡”上太空。

        劉偉波介紹,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就包括了科學家航天員,我們叫做載荷專家,他們不是職業航天員,完成他們預定的研究項目和預期的服役工作時間之后還返回原單位,繼續做本職工作。對一些身體情況,比如體能、視力不要求那么高,允許戴眼鏡。

        降低體能要求,允許戴眼鏡,聽起來普通人也有可能獲得一張太空遨游的通行證。劉偉波說,基于航天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未來每個人的航天夢都有可能變為現實。(總臺央廣記者張棉棉 劉夢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