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完成封頂

        科技日報 2021-06-18 22:15:04

        6月17日,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一座全部漂浮在海上的特大懸索橋——高達270米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東索塔完成封頂。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后,又一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全長24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橋38公里。其中,伶仃洋大橋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為三跨全漂浮體系懸索橋,全部跨徑2826米,主跨1666米,為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大橋主塔分為東西兩個索塔,每個塔高270米,相當于90層樓高度。

        “大橋是全離岸結構,兩個錨碇位于海中,國內外罕有類似案例供參考,橋梁建設面臨挑戰。”中交二航局項目主塔工區負責人廖林沖說。

        深中通道地處珠江口開闊水域,是強臺風頻繁區。

        橋輕且高,風大,荷載重。面對外海超高空復雜建設環境、鋼筋用量大等難題,內地常見的鋼筋混凝土索塔施工傳統工藝已明顯不適用。經過多次實驗,深中通道自主研發了鋼筋在工廠內快速拼裝成型、再整體運輸至現場、利用起吊能力最大達80噸的MD3600塔吊整體起吊、對接與安裝的鋼筋部品施工工藝,縮短塔柱鋼筋高空作業時間。

        項目以“空中移動工廠”為理念,研制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筑塔機,能夠隨塔身施工進度同步爬升作業,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橋梁混凝土主塔建設中應用此項技術。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作業全部在海上,施工期間更是臺風頻繁,270米超高的索塔施工步驟繁瑣,工藝復雜,給項目現場施工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為保證項目現場安全以及混凝土的品質,中交二航局帶領技術團隊研發了國內首條鋼筋柔性網片生產線,以及“平臺可收分、豎向可調節的多功能綁扎平臺”,相比傳統工藝,減少作業人員60%至70%,并保證了鋼筋保護層厚度在97%以上,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同時降低了全海上超高索塔作業帶來的安全隱患。

        目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正持續推進西索塔主塔建設及東西錨碇錨體施工,中山大橋主塔已筑至180米高程,計劃今年內完成封頂。島隧工程方面,東、西人工島建設有序開展,沉管隧道已完成共9個管節沉放對接。(記者矯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