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筑牢基礎

        科技日報 2021-08-04 19:30:04

        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網站日前公布,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市哈巴雪山首次發現雅致杓的新居群。

        今年7月,武漢植物園發現鳳仙花屬及蜘蛛抱蛋屬新物種,即泡萼鳳仙花和隆回蜘蛛抱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紅河州蒙自市周邊天坑發現了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等極度瀕危物種,還采集到天坑內的報春花屬、秋海棠屬和球蘭屬等多種珍稀物種的種質資源……

        種質資源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截至2020年底,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主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保存野生植物種子10601種85046份,占我國種子植物物種數的36%,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種子庫。此外,該庫還保存了植物離體培養材料2093種24100份;DNA材料7324種65456份;微生物菌株2280種22800份……它與英國“千年種子庫”、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等,一起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設施。

        讓種質資源有個安全的“家”

        2017年,依托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的“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正式被科技部、財政部列入我國首批28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之一。2年后,這一平臺更名為“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成為我國30個國家生物種質與實驗材料資源庫之一。

        早在20世紀,我國就已意識到種質資源采集、整理、保存的重要性。由科技部牽頭組織的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覆蓋重要野生植物、農作物、林木、畜禽、寄生蟲、微生物等生物種質資源,并通過共享平臺的構建,將分散的科技資源整理集中后,促進共享服務。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為主體,聯合了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山東林木種質資源中心、云南省林草科學院等10個科教機構的資源庫,在2020年底已儲存入庫的資源規模達1.3萬種12萬余份。

        根據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的總體發展目標,將結合國家戰略生物資源儲備需求和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包括以種子、總DNA為主的實物資源,以基因序列、物種信息為主的數據資源進行全面、規范化的收集保存、評價、加工和深度研發,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野生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研發利用—共享服務體系,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規劃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撐等。

        建成重要的研究和資源開發平臺

        “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設使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特別是中國特有種、珍稀瀕危物種,具重要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也為我國在未來參與國際生物產業競爭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負責人李德銖研究員說,除了收集和保護我國的生物戰略資源,資源庫正建設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和資源開發平臺,促進資源的開放共享與服務。

        我國是生物多樣性大國之一,遺傳資源極其豐富。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參與的“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國家戰略研究”國家高端智庫重點課題,研究我國生物遺傳資源現狀問題與解決路徑,根據國際國內成功案例提出可行的保護策略和優先行動計劃;開展生物遺傳資源立法法律空缺分析等,為國家制定相關的對策和制度提供建議等。

        在為地方經濟服務方面,種質庫的技術和經驗也正在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種質庫的組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所離體庫,參與了芳香植物產業化推廣工作,在安徽阜陽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一期開展完成了50畝100種的國家種質資源圃建設等。

        科普也是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的重要職能之一,山東林木種質資源中心下屬的山東省藥鄉林場,已入選首批26家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

        目前,我國正在開展第一次全國林草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等全國性的資源調查項目。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還將以此為契機,加強對野生植物資源收集保存空白區和關鍵區的資源調查和保藏工作,落實國家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確保我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安全。(李 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