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魏幗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營養科
8月7日是今年立秋的日子,很多人已經摩拳擦掌的開始準備貼秋膘了。古時由于夏季天氣炎熱,影響食欲,同時人體消耗大,營養跟不上,所以很多人會出現“苦夏”的表現,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體重下降。而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人們食欲好轉,所以趁著立秋時節補充一下夏季丟失的營養,慢慢的就有貼秋膘的習俗了。但其實對于食物極度豐富的現代人來說,秋膘貼不貼,怎么貼是因人而異的。
秋膘該貼不該貼?
通常來說,體重超過正常范圍的普通人群,并不需要額外貼秋膘。那么什么算是正常體重范圍呢?通常我們用體重指數來判斷,即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如果BMI的數值大于24的話,則不推薦貼秋膘。
但如果BMI的數值小于18.5的話,則不論是不是立秋,都要考慮補充營養,別管是秋膘還是夏膘,適當的補充營養都是必要的。
除了以上兩種之外,BMI在18.5到24之間的人群,則需要根據近期的食欲狀態、進食量及體重變化來判斷,是否需要貼秋膘。比如夏季食欲減退明顯,進食量下降較多,或者體重減輕較快的人群,可以趁著天氣微涼,食欲好轉時,適當貼一貼秋膘。
但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短期體重變化明顯,或者食欲、進食量變化明顯的話,不要忘了到醫院去檢查一下,除外疾病的可能哦。如果是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最好在營養科醫師的指導下,合理的貼秋膘。
貼秋膘時選對肉
現在一說貼秋膘,就是吃肉。但是你吃的肉很可能沒吃對。我們通常所說的肉類是指畜肉、禽肉及魚蝦類食物。
畜肉類主要是指豬、牛、羊、驢、鹿、兔等牲畜的肌肉,這類食物主要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素的分布因動物種類、年齡和肥瘦程度的不同而差異較大。所以通常我們建議進食這類食物時選擇瘦肉進食,如瘦豬肉、瘦牛肉等,這其中兔肉的脂肪含量較低,比較適合需要控制能量、脂肪的人群食用。
但是常見的畜肉類食物除了瘦肉之外,還有內臟,這類食物并不推薦作為貼秋膘的選擇,因為動物內臟中膽固醇的含量較高,對健康不利,尤其是腦、脊髓、肝等內臟,進食量不宜過多。
禽肉類主要是指雞、鴨、鵝、鴿、鵪鶉、火雞等禽類動物的肌肉,這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和畜肉類似,但是脂肪含量相對較少,且含有人體必需的亞油酸,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更容易消化吸收。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進食禽肉類食物的時候盡量去皮食用。
魚蝦類主要分為海水魚蝦和淡水魚蝦,營養價值和畜禽肉類似,但具體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根據其種類、年齡、肥瘦程度和捕獲季節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魚類中所含的脂肪大多有多不飽和脂肪酸構成,有研究顯示適當進食魚蝦類食物,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進食魚類食物時需要注意,在一些海水魚中含有硫胺素酶和催化硫胺素降解的酶,所以大量生食的情況下,可能會引起維生素B1的缺乏。但是如果加熱后食用,則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選擇再加工肉類需謹慎
除了以上這些天然的肉類食物之外,還有很多肉類制品也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那么這些肉類制品到底能不能算作肉類食物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參考肉類食物外包裝上面的食品標簽。根據配料表上食物的排列順序可以知道這個食品的主要原料、輔料和添加劑等信息。如果一個肉類制品的配料表上,淀粉是排名第一的原料,那么我們可以認定這個食品應該是更接近主食的。
另外,如果是紅燒肉、醬肉等制作好的肉食,在烹調過程中可能會增加鈉鹽、精制糖等調味料的使用,如果不注意,有可能會導致血糖、血壓的波動,所以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在進食這類肉食時,不能只關注進食量,還應關注調味品的食用量。必要時減少自制菜肴的油鹽用量。
烹調肉類有講究
肉類食物的烹調方式也有講究,多蒸煮、少烤炸是最基本的原則。同時有研究顯示攝入過多的煙熏肉可增加胃癌、食管癌的發病風險,所以盡量避免煙熏的方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