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5日,美國航天局“信使”號飛船拍攝到的金星。圖片來源:NASA
2007年6月5日,美國航天局(NASA)“信使”號飛船的中子星光譜儀收集了金星大氣中中子發(fā)射的數(shù)據(jù)。科學家后來意識到,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揭示大氣中氮濃度的細節(jié)。
近日,兩艘宇宙飛船在數(shù)小時內先后掠過金星。在前往太陽系中心執(zhí)行主要任務的途中,它們同樣利用這一過程做了一點“額外”的科學研究。
歐洲空間局(ESA)與NASA合作的太陽軌道探測器于當?shù)貢r間8月9日凌晨圍繞金星旋轉,利用金星的重力幫助其進入觀測太陽兩極的軌道。約33小時后,歐洲和日本聯(lián)合的“貝皮·科倫坡”號宇宙飛船進一步靠近金星,這是為了幫助它大幅減速,并于2025年安全進入水星軌道。
“如果沒有這次飛越,將無法到達我們的目標行星。”“貝皮·科倫坡”號航天器運營經(jīng)理Elsa Montagnon說,“進入水星軌道所需的能量在推進劑方面非常昂貴。”
兩個探測器上都裝有大量科學儀器,其中一些儀器在它們急速掠過金星時被用來近距離觀察金星。
日本探測器“赤月”號此前已經(jīng)在這顆炙熱的地球鄰居的軌道上進行了測量。NASA和ESA計劃在本世紀末對金星完成三次發(fā)射任務。(馮維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上一篇:自來水總體好于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