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季風吹拂下的山地植物

        《中國科學報》 2021-08-24 15:30:07

        馬鈴苣苔屬的代表。康明團隊供圖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康明團隊和楊麗華等人,聯合法國國家科學中心、廣西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研究揭示了東亞季風氣候驅動山地植物多樣性形成機制,為理解我國亞熱帶山地系統生物多樣性演化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系統生物學》。

        馬鈴苣苔屬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特有性,該屬廣泛分布于中國南方山地,其中橫斷山區及其鄰近地區、武陵山脈以及南嶺山脈是其3個多樣性中心。由于其廣泛分布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及不同地質歷史的山地系統,成為研究地質歷史和東亞季風氣候變化對物種分化影響的理想類群。

        研究人員利用123個轉錄組數據重建了馬鈴苣苔屬111個物種(占該屬物種數的88%)的快速輻射進化歷史。基于574個直系同源單拷貝基因的證據表明,從中新世約1200萬年開始,馬鈴苣苔屬經歷了快速物種形成過程,隨后物種形成速率開始急劇下降。宏觀進化模型結果表明馬鈴苣苔屬的物種形成與東亞季風的形成和發展呈密切正相關;雖然橫斷山區的物種分化速率高于非橫斷山區,但沒有發現不同山地系統之間有物種形成速率的轉換。

        “這些研究結果暗示中新世中期由東亞季風帶來的溫暖濕潤氣候在馬鈴苣苔屬物種快速分化中起主要驅動作用,而地質歷史事件(如山地抬升)的作用是次要和間接的。”康明說。(朱漢斌 周飛)

        關鍵詞: 東亞 季風 吹拂 山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