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瘧原蟲與人體免疫細胞的“貓鼠游戲”

        《中國科學報》 2021-08-26 10:00:05

        記者 馮麗妃

        病原與人類免疫系統的關系就像貓鼠游戲,“貓”需要監視并跟蹤“老鼠”的軌跡來抵制病原入侵。在這場博弈中,狡猾的病原會使出各種手段以蒙蔽免疫系統的監視,進而破壞人體,而免疫系統也會“見招拆招”,進化出對應策略。

        在8月24日發表于《細胞報告》的一項研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團隊就揭示了這樣一只狡猾的“老鼠”——惡性瘧原蟲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以及宿主的反制策略,為抗瘧疾藥物的開發及疫苗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博弈:“瞞天過海”VS“蛛絲馬跡”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經雌性按蚊叮咬傳播的蟲媒傳染病。其感染主要表現為寒戰、發熱、貧血等臨床癥狀,嚴重時導致死亡,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

        今年6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中國為無瘧疾國家,這也使得全球無瘧疾的國家達到40個。不過,在全世界范圍內,瘧疾依然對人類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據WHO統計,2019年全球有2.29億瘧疾病例,死亡人數高達40.9萬。

        “科學家已經發現,有6種瘧原蟲可致人類疾病,其中惡性瘧原蟲是致死性最高、造成惡性瘧疾的致病瘧原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宋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他解釋說,惡性瘧原蟲感染紅細胞后可表達多種蛋白如PfEMP1、STEVOR和RIFIN等,就像“煙幕彈”一樣。這些蛋白表達到紅細胞表面會幫助瘧原蟲“瞞天過海”,逃避宿主的免疫監視。

        有欺詐就有反欺詐。近年來,科學家已在瘧疾患者體內分離到公共抗體,這類抗體通過“蛛絲馬跡”——插入的LAIR1胞外段片段(LAIR1Ab,均出現不同突變),識別被感染紅細胞表面表達的RIFIN蛋白。

        “LAIR1是一種在NK細胞、T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表面表達的免疫抑制性受體。RIFIN蛋白是目前已知的惡性瘧原蟲中最大的多變抗原家族,每個瘧原蟲基因組編碼150~200個rif基因。”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齊建勛說,“這些RIFIN成員如何與LAIR1結合?有LAIR1Ab片段插入的抗體如何發揮作用?這些成為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高福、宋豪、齊建勛等從分子水平闡釋了惡性瘧原蟲RIFIN蛋白與宿主免疫抑制性受體LAIR1的相互作用機制,揭示了惡性瘧原蟲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以及宿主的反制策略。

        “這是關于RIFIN與LAIR1相互作用的首次報道,對該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一位審稿人評論稱。

        侵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瘧原蟲“瞞天過海”后,如何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在研究中,作者發現RIFIN蛋白不僅會“明修棧道”,還會“暗度陳倉”,通過不同方式與LAIR1分子相結合,抑制人體免疫機制。

        通過解析RIFIN的單體結構以及兩個RIFIN成員與LAIR1/LAIR1Ab的復合物結構,研究團隊發現,RIFIN蛋白胞外段由保守區和可變區組成,它通過可變區識別LAIR1,并在可變區形成以α螺旋和柔性區為主的類似“瞭望塔”的結構,利用頂部的兩個柔性環和一個α螺旋與LAIR1結合。

        這個“瞭望塔”結構即RIFIN蛋白連接LAIR1分子的“棧道”。“兩個RIFIN成員均靶向LAIR1上相似的結合區域,但結合的角度不同,表明RIFIN不同成員由于序列多樣性具有很強的結構可塑性。”齊建勛說。

        有意思的是,通過進一步比較RIFIN與LAIR1的相互作用細節,他們發現,RIFIN與LAIR1的結合位點同LAIR1與其天然配體膠原蛋白的結合位點部分重疊,表明RIFIN或能通過模擬膠原蛋白“暗度陳倉”,與LAIR1結合進而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

        此外,宋豪表示,有研究發現有些RIFIN分子可與另一種免疫抑制受體LILRB1結合,從而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比較發現,RIFIN成員使用不同的結合位點與LAIR1或者LILRB1進行結合,這一現象進一步表明RIFIN家族成員的多樣性。

        克敵:增強“親和”,切斷勾連

        面對瘧原蟲的侵襲,抗體如何克敵?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抗體插入的LAIR1Ab突變具有“增強親和力”的分子機制。

        高福等發現,RIFIN-LAIR1相互作用可引起LAIR1受體下游的信號活化;而有LAIR1Ab插入的公共抗體,如MGD21、MGM5,可阻斷RIFIN引起的LAIR1下游信號的活化。

        “這揭示了瘧原蟲利用RIFIN蛋白和免疫抑制性受體LAIR1相互作用從而實現免疫逃逸。”宋豪解釋說,“相反,為了應對瘧原蟲的感染,宿主產生有LAIR1Ab插入的公共抗體阻斷RIFIN-LAIR1相互作用。”

        基于此,作者揭示了惡性瘧原蟲利用被感染紅細胞表面的RIFIN蛋白調節宿主免疫細胞功能,闡明了惡性瘧原蟲的免疫逃逸機制,而宿主通過產生公共抗體進行免疫反制,表明瘧原蟲與宿主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基于RIFIN-LAIR1的博弈機制。

        “這項研究非常優雅地解決了RIFINs如何與LAIR1結合,以及包含LAIR1的抗體如何工作的問題,是一項非常好的結構工作。”另一位審稿人評價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