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發現2.9億年前瓣齒鯊

        《中國科學報》 2021-08-30 14:15:05

        2.9億年前山西陽泉瓣齒鯊的生態復原圖。楊定華繪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下簡稱古脊椎所)蓋志琨與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志君、山西省第二地質勘察院陽泉分院張軍文合作,發現了山西陽泉地區二疊紀烏拉爾世太原組錢石灰巖層中的瓣齒鯊化石,這是該屬牙齒化石在中國的首次發現。相關論文發表于《地質學報(英文版)》。

        該成果豐富了人們對中國華北地區二疊紀烏拉爾世時期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大大擴展了瓣齒鯊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圍,并為瓣齒鯊跨古特提斯洋遷徙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證據。該發現表明瓣齒鯊已經具備了跨大洋的遷徙能力,進一步支持了瓣齒鯊可能是游泳能力很強的頂級掠食者,而非原來認為的底棲食殼類。

        蓋志琨介紹,此次研究重點調查了陽泉地區太原組錢石灰巖層中的瓣齒鯊類及相關生物群,時代為二疊紀烏拉爾世阿瑟爾期—薩克馬爾期(約2.98億至2.90億年前)。研究表明,兩億多年前的陽泉是一片靠近赤道溫暖透光的淺海,非常適宜各類海洋生物生存。

        此次在陽泉錢石灰巖中發現的7件瓣齒鯊牙齒化石確定為瓣齒鯊科瓣齒鯊屬中的俄亥俄瓣齒鯊,是真正的瓣齒鯊屬成員。

        瓣齒鯊目目前僅有17個屬種被描述,也僅有兩件完整的瓣齒鯊目化石可以窺其全貌,而這次發現刷新了瓣齒鯊屬在全世界的化石分布記錄。

        作者之一、古脊椎所林翔鴻介紹,瓣齒鯊是一類主要生活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時期(距今約3.6億年至2.5億年之間)的原始軟骨魚類。基于其牙齒大小與現生的大白鯊牙齒相仿,可以推測出瓣齒鯊是一類體長3米到5米之間的史前巨鯊;它是一個世界性屬種,化石廣泛分布于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等地和北美等北半球的各大地區,但在南半球尚未發現它的蹤影。

        研究表明,環繞在瓣齒鯊齒冠基部的水平疊瓦狀脊紋條帶,可能具有在牙齒刺穿肌肉軟組織時通過增加摩擦來防止獵物逃脫的功能。因此,瓣齒鯊的生態位可能類似于現代大白鯊,是古生代海洋里的頂級掠食者。而瓣齒鯊在歐美以外的中國和日本發現,表明了它具有跨大洋遷徙能力。(記者崔雪芹)

        關鍵詞: 中國 首次 發現 2 9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