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
8月23日,記者在河南省西平縣五溝營鎮老王坡滯洪區看到,因汛期內澇絕收的田塊內補種的青貯玉米、綠豆、葉菜等農作物長勢正旺。在農技專家和駐村干部的指導下村民們在田間忙著對種下不久的農作物進行管理。
今年汛期災情發生以后,西平縣第一時間下發防汛排澇通知,出臺災后農作物管理技術意見,組織縣、鄉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指導搞好秋作物田間管理、汛期災情防范、調查核實災情,積極對因汛期內澇絕收的田塊進行翻耕,補種改種秋作物,推進災后農業生產工作有序恢復。
“災情發生以后,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省市縣專家也多次到現場調研指導,縣農業農村局迅速與應急、氣象等部門協調配合,安排專人專班搞好災情調度和災后恢復工作。”西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萬祥介紹。
為最大程度減少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西平縣積極進行分類指導,對沒有受災的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對內澇時間短、達到成災標準的作物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促進恢復生長;對于受災嚴重,乃至絕收的地塊,該縣農業部門及時深入田間一線,積極對種植戶進行指導和改種作物培訓,并聯系省市專家、企業尋求指導幫助。
與此同時,西平縣各鄉鎮也組織大型鉤機等設備開挖溝渠,疏通河道,廣大群眾自覺行動,用水泵等抽取田內積水;并通過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經營主體墊資等多種形式,落實改種需要的青貯玉米、高粱、雜豆及蔬菜種子,待絕收地塊達到耕作標準后,迅速組織大型機械及時進行秸稈還田和播種,確保不誤農時,奪取秋季好收成。
截至目前,西平縣已初步落實改種面積超過1.834萬畝,補種改種農作物長勢良好;受災較輕的農作物基本恢復正常,受災較重的也有明顯好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高通量芯片能載藥物“直擊”靶標
下一篇:“氫裝上陣”千帆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