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金武)近日,“數字仿真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單忠德在作主旨演講時表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建設制造強國,而建設制造強國離不開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的推動和發展。
近年來,我國提出,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單忠德表示,我國傳統手工制造業,對環境友好,但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大工業化制造滿足了社會的需求,但對環境不友好。“如今,我們希望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和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既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夠滿足環境保護的需求。”
單忠德等人承擔了“中國工程院制造強國發展指數”的課題,測算了美國、德國、日本等9個制造業強國的制造指數,分析了我國制造業未來發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顯示,從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等方面來看,美國處于領先地位,德國和日本處于第二陣列,中國處在第三陣列。
“我們在制造業規模發展上遙遙領先,但在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單忠德表示,我國具有良好的產業優勢,通信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輸變電裝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些有助于我國的制造強國建設。
世界制造強國建設離不開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的推動和發展。單忠德表示,數字制造、智能制造,是把數字化設計,包括數字仿真、模擬仿真、數字建模分析等,與傳統制造業結合實現集成創新和融合發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可以實現遠程的感知決策和控制。”
在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制造中,“工藝的數字化是重要的基礎”。單忠德表示,“要加強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設計軟件、數字化模擬仿真軟件的研發,把我們的工藝數據更好地集成在軟件里,體現中國數字模擬仿真軟件的特色。”
同時,他認為,要加快建立工藝管理、零部件設計仿真等領域的相應數據庫,更好地支撐智能制造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