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卡介苗可輔助治療耐藥結核病

        《中國科學報》 2021-09-10 21:30:05

        近日,《生物醫學和藥物治療》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學與健康研究院(GIBH)的一項關于耐藥結核病治療的研究。研究顯示,經過動物實驗證明,一種治療性活疫苗可輔助治療耐藥性結核病。GIBH研究員、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結核病學組組長張天宇為論文通訊作者。

        結核病俗稱癆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以肺部結核最為常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0年度《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約1000萬人新發結核病,約140萬人死于結核病。我國2019年約有83.3萬人發病,其中3.3萬人死亡。

        目前,臨床唯一使用的預防性結核疫苗是卡介苗(BCG),其是一種減毒的牛結核分枝桿菌,與人感染的結核分枝桿菌非常相近,基因組的序列同一性超過99%。

        那么,BCG是否可以用于結核病輔助治療呢?張天宇告訴《中國科學報》,這在理論上講可能不行,因為治療結核藥物幾乎都對BCG有效,BCG還來不及起作用可能已經被抗結核藥殺死了。

        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制備選擇性耐藥的BCG,即賦予制備的BCG對治療結核選用的藥物具有抗性。此外,一些基因重組BCG過表達某些基因后,的確顯示出對結核免疫增強保護的作用。

        “我們挑選了2個蛋白Ag85B和Rv2608,它們分別在活躍期和休眠狀態有較高水平的表達,且有報道它們具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果。”張天宇說,Ag85B增強BCG在宿主巨噬細胞內的存活并刺激保護性免疫的表達,而Rv2608刺激保護性免疫細胞的產生并幫助BCG克服宿主內的應激事件。

        隨后,研究人員將這兩個基因整合到制備好的耐藥野生型BCG的基因組中,獲得了這兩個外源基因在體內外穩定表達的新型重組耐藥BCG(RdrBCG-I)。

        經過動物實驗表明:RdrBCG-I和野生的BCG對于重度免疫缺陷的小鼠都表現出很強的安全性。即便感染大量的BCG,小鼠在5個月觀察期內無一死亡,甚至都沒有出現病態。并且,RdrBCG-I僅需免疫3次,即可持續殺菌,這是一般藥物(組合)在鞏固治療期無法實現的。RdrBCG-I輔助治療耐藥結核還可以改善肺部病理,有望提高愈后的康復質量。

        此外,研究也證實了普通BCG添加到現有療法中與不添加的效果幾乎一樣,不能用于輔助治療。

        “生物醫學界一直在開發針對結核病特別是耐藥結核的治療性疫苗,但它們的效果一直缺乏說服力。這次研發的RdrBCG-I已經展示了非常出色的潛力。”張天宇表示,這可能是全球首款與化療方案(而非單藥)合用有效降低菌載量的新型治療性活疫苗。RdrBCG-I為設計針對結核分枝桿菌等難治病原菌的治療性疫苗提供了新的設計概念。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將該成果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保護。(朱漢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