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陳杭 杜燕)自動識別并采摘成熟的農產品、利用自然光供電并回收水面垃圾、在1000℃環境中可完成30分鐘以上消防工作……為期4天的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全球110余家企業展出超500款機器人產品,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機器人總動員”。
走進同期舉辦的2021世界機器人博覽會,惟妙惟肖的仿生人形機器人“愛因斯坦”向觀眾介紹歷屆世界機器人大會,臉上的皺紋、手上的血管清晰可見。
EX機器人副總裁楊建國表示,該款機器人按照1:1比例還原愛因斯坦形象,采用應用級仿生硅膠皮膚,通過3D打印制作出支撐外表皮的結構,內部有68個可動關節。他們還制作了以魯迅等人物為原型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可以讓游客跨越時空與歷史文化名人“見面”。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會議期間表示,機器人技術正廣泛應用于生產裝備和生活工具,使其具備全域感知、智能決策、準確執行的能力。機器人化的生活工具逐漸轉變為生活伙伴。機器人化的生產裝備減輕了人類工作負擔,降低工作風險。
能檢測并積累果實形狀、大小、成熟度等數據的農業采摘機器人,能自動抓取果實入筐;利用仿生概念設計打造的探龍系列蛇形臂機器人,可應用于狹小空間和惡劣環境領域;在耐高溫設計加持下的耐高溫消防機器人,能夠在1000℃環境中穩定工作30分鐘以上......隨著機器人技術與生產生活的深度結合,機器人化的智能裝備已無處不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表示,人類的進步是從機械化時代到電氣化以及信息化時代,今天已經進入了智能化時代,機器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機器人的發展態勢是網絡化、自主化、協同化、靈巧化,近些年增加了機器人的感知、對話、決策、控制等功能,讓其變得更加聰明可靠,更好地服務人類。
來自本屆大會的消息,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44%。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制造企業營業收入5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他為“節能神器”打造最強“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