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成為推動復蘇的重要引擎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09-16 12:45:06

          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8869億元,同比增長26.3%,兩年平均增速20.5%,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以互聯網技術(IT)及相關服務為載體的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

          在9月8日舉辦的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多位中外企業家和學者分享了對新IT時代如何搶抓機遇的看法。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分析,如果把信息服務業看作“第四產業”,那么未來其規模將達到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的10%左右,并帶動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重新升級。他說,中國擁有豐富的互聯網平臺,出行、飲食、購物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培育起十幾億信息服務的消費者,從而為“第四產業”的發展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預計中國未來會有一批國際化的企業,將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企業和消費者密切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會不斷轉型升級,全球經濟也會從中受益。

          在不少企業家看來,數字經濟的潛力,首先體現在實體經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內在需要上。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步伐,這一趨勢或將長期持續。以工作場景為例,辦公室辦公、居家辦公和隨時隨地辦公的“混合辦公模式”將日益成為用戶偏好的現實選擇。這一變化,將給個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及企業的組織、管理、文化帶來深遠的結構性變革。在此背景下,社會對于智能終端產生了新的需求:人們需要在不同廠商提供的多種設備之間自由切換、數據協同,飛速增長的個人乃至家庭的數據需要更好地管理。“為此,聯想推出了超級互聯方案,能夠實現多個屏幕之間的任務協作和管理協同。無論是現場還是遠程,聯想開發的智能辦公會議協同設備和解決方案,可以讓遠程及現場的參會者無論用什么設備都能清晰表達、無縫協作。”楊元慶說。

          在微軟全球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看來,既要靈活的辦公方式,又想要更多面對面的協作機會,是許多企業都面臨的關鍵挑戰。聯想開發的人工智能攝像頭創造了更平等的用戶體驗,讓遠程辦公的員工能夠看見會議室里每個員工的視頻形象,帶來身臨其境、面對面交流的效果。目前,微軟和聯想正在通過打造一體化的端到端系統,提供用于混合云部署的“即時服務”模式。

          除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辦公、會議需求之外,數字經濟的潛力還體現在制造業及金融等領域。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像信息化時代一樣,智能化浪潮正加速進入制造業,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促進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這對汽車行業有著重大意義,也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要給智能化變革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使其不斷成長。希望更多企業踏上智能化變革之路,發揮新IT的力量,為中國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打造新引擎。”王傳福表示。

          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認為,數字經濟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金融業圍繞數據、場景、技術三大要素,主動積極地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民生銀行也正在全力推進生態銀行和智慧銀行建設,在全分布式核心平臺技術、數字化生態金融服務以及大數據智能風控體系等方面取得突破。”高迎欣說,數字經濟的發展對金融業產生了巨大沖擊,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王俊嶺

        關鍵詞: 數字 經濟 成為 推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