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有超過1/4的抗腫瘤新藥由國內研發,中國抗腫瘤藥研發進入了快車道。”近日,一場臨床腫瘤學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今年,《自然》雜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紹了2016年至2020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準的52種新的抗腫瘤藥物,其中有14種是在國內研發成功的。
孫燕介紹說,中國臨床腫瘤協會是最活躍的??埔患墝W會之一,1997年成立后,就與歐美國家、亞洲的姊妹學會建立了協作關系,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很好地服務了中國的臨床腫瘤學研究。在衛健委領導下,中國臨床腫瘤協會先后組織專家制定了39部我國常見腫瘤規范。這些規范基本上每年都會更新,為病人和家屬提供了最新、最好的診療選擇。
進入新世紀,中國臨床腫瘤協會開始參與國際臨床研究,加快追趕國際研究者的步伐,不斷在各種會議上發出“中國好聲音”,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7年,中國正式加入ICH(藥品注冊技術規定國際協調會議)。ICH是歐洲、日本及美國三方藥品管理部門及三方制藥企業管理機構,主要目的是在不影響藥物品質、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原則上,加速全球新藥的研發及上市?!凹尤隝CH,標志著我國進入國際新藥研究的第一梯隊?!睂O燕說。
中國臨床腫瘤協會和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簡稱中國藥促會)有很多合作,中國藥促會面向醫藥衛生企業、藥物相關研究結構和大學、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制定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保證臨床試驗過程的規范,結果科學可靠,保護受試者的權益并保障其安全,促進新藥應用于臨床。
“腫瘤治療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藥物的進步,中國臨床腫瘤協會和抗腫瘤藥的發展也需要進一步合作?!睂O燕說,“從化療藥物到靶向藥物,我們的創新藥物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鼓[瘤藥物的增多,大大改善了我國的診療水平?!?/p>
孫燕認為,我國新藥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政策利好和科研環境的改善,吸引了一批出國深造、學有所成的人回國創業;二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能夠承擔將研究成果很好地轉移轉化的任務;三是藥監部門做了很多重要的改革,促使我國創新藥物研發迅速發展。
“創新藥物要從質量和數量上雙雙提升?!睂O燕說,“據最近的統計,2020年,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共接受臨床試驗申請9768項,其中60%為抗腫瘤藥申報,抗腫瘤藥物已經成為最活躍的新藥研發領域?!睆堧p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