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青年研究專家聚首羊城獻策大灣區科創發展

        中新網 2021-09-19 12:30:06

        中新網廣州9月19日電 (王堅 楊青)“年輕人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如何在開放的狀態下、以開放的態度發揚創業精神是粵港澳大灣區年輕人面臨的挑戰。”“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論壇”18日在廣州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論壇上,帶來了題為《開放與大灣區技術進步的未來》演講,獻策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論壇”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共同主辦,來自大灣區的多位青年研究專家學者出席了本屆論壇,論壇圍繞“科技創新和青年發展”主題,就大灣區技術進步的未來、青年參與灣區雙創狀況及路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問題展開交流與對話。

        論壇現場,鄭永年教授提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多元性和多樣性是創新的基礎,技術的進步在于開放和交流。

        澳門國際科技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澳門廣州社團總會副理事長周王安也認為構建更加開放的科研生態對于大灣區科技創新很重要。

        “澳門擁有珠江西岸領先的學術和科研基礎,有條件形成一個以高等院校為核心的科技創新體系。”周王安分享了澳門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及探索。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情況,國家高端智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教授分享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社會心態指數報告》。

        張志安介紹,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了大灣區內地9市青年的發展情況,對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情況建立了一套標準化、指數化的衡量體系,并從教育、就業、創業、消費、婚戀、社會參與、社會支持、社會心態等多個維度對大灣區青年情況進行了分析。

        除了青年發展,此次論壇也聚焦了青少年發展。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丘海雄教授針對青少年如何培養和提升創新能力這一主題,介紹了影響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因素。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港澳臺青年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陳詠華也在打造新陣地、培育新主體、探索新方式、建立新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工作的對策建議。(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