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芽富含維生素C及人類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其營養價值比綠豆籽粒大的多,是我國乃至全球的暢銷菜品,可炒、可燉、可涼拌、可涮鍋,吃法多種多樣。因此,豆芽也是綠豆最廣泛的消費途徑之一。中醫認為,綠豆芽性涼味甘,能清暑熱、通經脈、解諸毒,能利尿消腫、滋陰壯陽,調五臟、美肌膚、利濕熱,還具有降血脂、軟化血管及減肥等功效。但,綠豆芽性寒,體質虛弱的人不宜多吃,或烹調時配姜絲以中和寒性。
綠豆發芽快,一般室溫60-72小時即可食用。因此,除了豆芽企業的大規模生產外,小型輕便的家庭用豆芽機使用率也逐漸多了起來。然而,超市買的豆芽,尤其家里發的豆芽,常常有變色的現象。大家都知道,土豆變(綠)色就不能吃了,那么綠豆芽變色了還能吃么?答案是肯定的。
“白稈黃帽”型豆芽
綠豆芽在避光條件下生產,因此,典型的綠豆芽應該是“白稈黃帽”型的。
一旦見光,綠豆芽就會有變色現象。
綠豆芽變色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變綠色,一種是變紫紅色。
“白稈綠帽”型豆芽
綠豆芽變綠色是所有品種在豆芽生產過程中見光后的特性,因為光合作用可以將原葉綠素轉化成葉綠素,致使真葉、子葉甚至幼莖都呈現綠色,豆芽表現為“白稈綠帽”。
“白稈紅帽”型豆芽
綠豆芽變紫紅,是一部分綠豆品種的特性。在豆芽生產過程后,稍有透光,有些綠豆品種的子葉會有花青甙顯色,那么豆芽就呈現“白稈紅帽”。當然,這種顯色還可以表現在植株的葉脈、葉基部、旗瓣、龍骨瓣等部位。因此,花青甙顯色也常作為綠豆品種純度鑒定的一個重要指標。
“白稈紅綠帽”型豆芽
當然,具有花青甙顯色特性的綠豆在發芽過程中大面積見光,就會呈現“白稈紅綠帽”的現象,即子葉紫紅色、真葉綠色。
綠豆芽無論變紅還是變綠,都不影響其食用。但是,豆芽變紅,因花色素的產生會導致有些許苦澀感,變綠則可能因過度光合老化,降低其脆爽感。因此,在豆芽生產中,盡量采用避光條件,提高豆芽的食用品質。
作者簡介:
王麗俠,博士,江蘇贛榆人,九三學社社員,碩士生導師。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作物學會理事及食用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2005年7月起入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食用豆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鑒定、創新利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分別在《遺傳學報》《作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等中文期刊發表論文60多篇,在Frontier in Genetics、Molecular Breeding、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Crop Science等英文期刊發表論文30多篇。先后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3)、科普獎(2)、江蘇省科技一等獎(3)、中國農業科學院杰出成果一等獎(5)等。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王麗俠(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研究員)
監制:中國作物學會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統籌:程維紅 徐琴
策劃:宋雅娟 趙清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推動交叉學科的關鍵在形成“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