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1日,“北京—意大利”科技經貿周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意兩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參與,聚焦數字化轉型、綠色經濟和可持續交通等領域,旨在深化中意兩國科技界、產業界合作,共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實現后疫情時代全球智能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解決方案。
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在致辭中表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演進,疫情帶動數字經濟強勢崛起,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作為首都科技工作者的群團組織,北京市科協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北京市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會等兄弟單位的支持下,發揮科協組織在促進科技經濟融合中的協同作用,不斷整合北京地區優勢“產學研”資源,繼續鞏固和拓展與意大利教育、大學與科研部、坎帕尼亞大區政府、意大利科學城等單位的務實合作,促進跨國技術和人才交流合作,不斷深化雙方14年來的合作基礎,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意大利駐華使館科技參贊安桂笛在致辭中表示,“北京—意大利”科技經貿周涉及的討論議題,非常具有創新性。中意雙方的科研系統有很強的互補性,雙方可以通過合作交流進行很好的黏合與互補。
在主旨發言階段,意大利科學城科技委員會主席路易吉?尼古拉斯和中國電科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微波及系統工程部主任、研究員于興智兩位專家分別圍繞數字化轉型助力兩國智能制造發展進行主題演講,讓中意雙方了解到數字化在中意兩國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應用場景。此外,中意兩國還各選出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參與項目路演,由兩國投資人、創業導師等領域專家進行現場交叉提問與點評。
“北京—意大利”科技經貿周活動自2007年啟動以來,已輪流在北京和意大利成功舉辦13屆,已為超過4000余家中意兩國科研機構、大學以及企業提供了交流合作機會,達成意向超過百項;累計舉辦主題論壇、研討會、推介會、圓桌會議B2B洽談90余場。(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我來看抑郁,你卻說“快樂”也是病
下一篇: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