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老牌軍事大國”俄海軍無人作戰力量

        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2021-11-05 16:00:24

        據俄媒報道,搭載“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近期離開港口,迎來了首次出海測試。近年來,隨著無人裝備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國將無人作戰平臺建設視為決勝未來戰爭的關鍵因素。俄羅斯為重返海洋大國地位,尤其將海軍無人力量建設列為重點目標。最近幾年,俄軍測試與裝備了多型海上無人裝備,引發不少關注。

        厚積薄發,不斷滿足大國需求

        俄羅斯無人系統的初步建立就處于優勢。早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便開始研究無人飛行器,當時由圖波列夫設計局推出的“圖”系列戰役戰術無人偵察機,深可探入敵腹,縱可翻越高山,出色地完成作戰任務,而且出口到他國也備受歡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蘇聯便已經組建整建制的偵察無人機兵團,無人作戰體系化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在無人作戰領域短期處于停滯狀態。20世紀初,出于搶奪深海領域和北極地區的戰略先機的目的,俄羅斯將無人潛航器作為發展新增長點。

        “大鍵琴”是俄羅斯最早研制的自主無人潛航器,其頭部覆蓋一個半球形整流罩,主要部件放置于圓柱形殼體中。移動速度高達2.9節,可穩定300千米的航行距離,并保證暢通聯系傳送高分辨率圖像。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海洋技術研究所研制的“大鍵琴”1R已經完成下潛日本海科考,勘察大陸架任務,參加了北極考察活動。大鍵琴系列在監視海底管道通訊設備,勘探能源,打撈殘骸方面功勞十分顯著。

        2014年2月15日,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簽署命令,宣布成立隸屬國防部的機器人技術科研試驗中心,主要開展軍用機器人技術綜合系統的試驗。俄羅斯的無人作戰系統的發展回到了高速期。在無人作戰隊伍建設方面,俄軍也走在前列。2014年12月12日,俄軍首次在北極地區的俄海軍部署無人機分隊,以加強對北極地區的管控能力。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更是在位于勘察加的航空兵基地設置了“前哨”無人機分隊,用于探測和識別地面及海上目標。同時,俄海軍還計劃在克里米亞和太平洋艦隊中組建無人機特種分隊,并在北方艦隊中組建獨立的無人機團。

        2015年12月16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又簽署總統令,宣布成立國家機器人技術發展中心。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無人作戰系統規劃,到2025年俄軍裝備體系中無人作戰系統所占的比例將超過30%。

        獨具特色,俄軍無人作戰裝備典型代表

        隨著各式無人作戰裝備在現代戰場上大放光彩,彰顯出其巨大的戰斗力與戰術價值,世界各國加緊對無人裝備的研制,而作為老牌軍事大國的俄羅斯也不甘落后。海軍無人作戰平臺作為海軍信息化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俄羅斯在此領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最耀眼的成果有“海雕-10”無人機、“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和“薩爾瑪”水下航行器等無人裝備。

        “海雕-10”是俄羅斯特種技術公司于2011年研制成功的一款小型無人機,該機由彈射裝置彈射升空,使用小功率汽油發動機驅動槳葉飛行。該機有效載荷僅有5千克,最高時速170千米每小時,續航16-18小時,最大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600千米。到目前為止,“海雕-10”無人機在俄軍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俄軍方為滿足多種任務的需要,曾多次改進該無人機,使其能夠執行隱蔽偵察、監聽以及電子對抗等任務。由于“海雕-10”無人機的小巧靈活與其可靠性,該型無人機被海軍看中,裝備在了俄海軍22800型隱身護衛艦上,主要用于對水域進行偵察并檢測火力打擊的結果,以及在母艦關閉雷達避險的情況下對周邊進行偵察,大大增強了護衛艦的生存與探測能力。另外,后續的新型護衛艦也將裝備“海雕-10”無人機,以增強綜合作戰能力。

        另外,一直備受矚目的俄羅斯“超遠程戰略核魚雷”——“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也在2021年6月底迎來了首度測試。“波塞冬”——無人潛航器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并制造,它配備了專門研制的核動力裝置,功率重量比高,反應時間快,能夠搭載常規彈頭或者相當于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有力打擊航母編隊、破壞海防工事。其續航距離超過6000公里,下潛深度可達3000英尺,水下最大航速約60節,數據堪稱當前魚雷之最。正是這款武器現有偵測手段根本難以發現,反制手段更是無從談起,加之具有極其強大的核威懾力,美國媒體干脆稱之為“末日核魚雷”。能攜帶“波塞冬”核魚雷的俄海軍新一代核潛艇服役后,俄海軍將能充分利用裝備技術優勢,極大增強俄海軍的戰斗力。

        在2021年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國際工業創新展覽會上,阿爾馬茲-安泰集團展出了“薩爾瑪”自主無人潛航器模型,該潛航器設計最大巡航距離8.5千米,并裝有厭氧動力裝置以及基于電化學原理的發電機和低溫燃料存儲供應系統,使得其自主續航能力達到了90天。此外,該無人機在設計時還采用了許多新型材料,并且配備了高精度的導航、通信設備,以及各式工具以應對在水下的各種復雜任務。得益于新技術的加持,“薩爾瑪”無人潛航器能夠長期進行深水海洋研究,并且能夠承擔維護水下通信線纜、石油和天然氣設備以及搜索水下物品、沉船等等任務,減輕了人力與財力投入。在未來,“薩爾瑪”無人潛航器將被部署于北極以滿足北方航路的需要,成為俄羅斯北極戰略的組成部分之一。

        海洋角力,未來海戰體系漸成

        未來海上無人體系作戰大有可為。隨著深海潛航器技術的不斷發展與突破,一大批新型深海高科技裝備嶄露頭角,對海上及深海多層次的指揮信息網絡研究和分布集群式及有人無人協同式作戰探索已經成為當下新熱點。作為陸??章摵献鲬鸬闹匾B接節點,無人潛航器能夠憑借其卓越的隱身能力、機動能力以及強大的信息獲取能力,對敵方海域、艦艇進行長時間偵察、跟蹤,而在搭載武器后更是成為了來去無蹤的殺手锏。

        全球氣候變暖和北極冰蓋的持續融化,致使俄北極戰略持續加強。近年來,美各軍種北極戰略悉數出臺,美俄在北極地區持續加強軍力建設,開展軍事演習次數愈來愈頻繁,雙方為了爭奪北極地區話語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而能夠執行復雜任務的無人潛航器則是俄軍提高戰斗力、增強區域威懾力的重要武器裝備。

        在和平時期,以“薩爾瑪”為代表的無人潛航器能夠進行日常的海底設備維護以及勘測海洋水文條件,提前掌握敏感海域的戰場環境。到了戰爭時期,如“海雕-10”無人機一類的海軍無人裝備不僅可以執行隱蔽偵察、監聽與電子對抗等任務,還可以作為數據轉發機,在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航器以及有人載具等之間建立數據交換線路,共享信息,實現海陸空的協同作戰,提升整支軍隊的戰斗力。而以“波塞冬”核魚雷為代表的新型戰略武器,將承擔起核威懾效果以及打擊敵方重要軍事目標的任務。

        隨著無人潛航器與深海無人作戰相關的戰略與戰術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自己的無人作戰力量,而無人潛航器正在與無人機、無人艇以及有人艦艇一起構成一體化海上無人作戰系統,并成為未來海洋無人作戰的發展趨勢,大大提升海上作戰的效率。

        聯合出品:科普中國 光明軍事

        作者:任書昊 張浩偉 張博文 陳? 浩

        關鍵詞: 盤點 老牌 軍事 大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