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記載,人體內存在任督二脈,任脈主血,督脈主氣,為人體經絡主脈。任督二脈若通,則百脈通,能夠改善體質,強筋健骨。以至于金庸武俠小說里的習武之人,極力追求打通自身的任督二脈,希冀成為武功蓋世者稱雄于江湖。信息化聯合作戰也不例外。能打仗、打勝仗,核心在于形成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因此,打通聯合作戰的任督二脈,實現諸軍兵種作戰力量的聚能增效,既是部隊備戰練兵的重要任務,也是各級指揮機構職責所系。
未來作戰無戰不聯,無聯不戰。聯合作戰顯著特點是諸軍兵種共同參與,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根據不同任務需求使用相應類型的作戰力量,發揮各軍兵種不同特長和優勢。同時,各軍兵種間又保持相對獨立性,沒有固定不變的主、從關系,在各自戰場空間具有較大自由度。如何貫通諸軍兵種間協同作戰的任督二脈,達成各作戰力量、作戰行動、作戰領域、作戰方向等之間的協調配合,行動有序,建立協調機制是關鍵。
聯合作戰協調機制通常區分不同層次組織建立。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通過常態編設不同軍兵種指揮參謀履行協調職能,消除戰區層面作戰協同可能存在的矛盾和沖突。例如,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編設的指揮參謀中陸、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29.1%、32.9%、30.9%和7.1%。這些軍種指揮參謀在相關職能中心發揮各自專業特性,基于聯合作戰計劃推演聯合協同行動,修訂完善方案計劃體系,確保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精準調控諸軍兵種行動。
戰役軍團指揮機構難以常態編設諸軍兵種指揮參謀參加作戰籌劃和指揮控制行動,戰時可以通過互派協調機構來消除軍種間作戰協同的矛盾與沖突。美軍為了在全域范圍內發揮空地一體戰最佳作戰效能,其陸軍建立了戰場協調組,向空軍航空作戰中心派出陸軍聯絡機構,負責為航空作戰中心處理陸軍提出的戰術空中支援、作戰情況信息監視等方面的請求,負責描述地面作戰的態勢,提供現有情報并進行作戰數據交流,還可以與被聯合部隊指揮官指定的任何軍種航空作戰中心建立聯絡。這種條件下,戰區陸軍司令對當前地面戰斗情況的判斷、指示和意圖,均通過戰場協調組傳達給空軍的戰術航空作戰中心。
此外,戰區空軍司令部也向戰區陸軍司令部派出空中支援協調組,協助陸軍火力支援協調機構綜合運用、協調和分配戰術空中支援;戰區海軍司令部為了協調與空軍的空中作戰行動,專門建立了艦隊協調大隊。上述美軍建立的協調機構具有相對穩定性,組織分工明確,職責功能清晰,陸軍戰場協調組通常設置作戰組、情報組、綜合組、計劃組、防空/空域指揮與管制組、空運組等,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編入被派遣指揮機構并接受其指揮,主要履行計劃、協調作戰的職能。
應該說,軍兵種間互派協調機構,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基于指揮編制的指揮模式,一廂情愿的指揮編組已難以適應聯合作戰指揮需要。各級各類指揮機構不應局限于本級指揮參謀數量進行指揮編組和編配作戰席位,既要主動吸收諸軍兵種指揮參謀人員參與到本級指揮機構中來,也要派遣精干的指揮參謀人員參加到諸軍兵種指揮機構中去,應當綜合考慮雙方甚至是多方互派指揮參謀共同參與籌劃與指揮控制行動的需求。
戰術兵團指揮機構也沒有常設的軍兵種指揮參謀,著眼戰術層面主要是對軍兵種相互間戰斗效果的利用和配合,以及兵力、火力突擊和信息作戰的目標引導與通報的實際,戰時可以通過互派聯絡小組或聯絡軍官來消除軍兵種間戰斗協同的矛盾與沖突。這些互派小組具有較大隨機性,根據需要可能在戰中臨時派出,人數控制在10人以內,通常不編入被派遣指揮機構,但要接受其控制和指導,一般不履行計劃、協調戰斗的職能。主要部署于側翼戰斗部隊之間、上下級指揮所之間、各軍兵種部隊之間,負責引導打擊和通報情況等任務。海灣戰爭期間,為了加強相互協調能力和減少友鄰部隊誤傷的可能性,美軍不僅各軍種之間、各軍種部隊與其上級之間互派了聯絡小組,而且向所有主要盟國部隊提供了聯絡小組,成為聯合作戰協同與控制有序實施的關鍵指揮力量。
聯合出品:科普中國 光明軍事
作者:鄒振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智能化聯合作戰如何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