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科學》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學家對生活在太平洋沿岸水域的近2/3巖魚物種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并揭示了導致它們壽命大相徑庭的一些基因差異。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于《科學》。
太平洋巖魚是對生活在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亞水域的底層魚的統(tǒng)稱。它們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之一,掌握著長壽的秘密。
一些巖魚——比如彩色的多爾氏平鲉,壽命僅有十多年;而壽命最長的阿留申平鲉則可在寒冷的海床中生活200多年。
為揭示決定巖魚壽命的遺傳因素,研究人員從88個巖魚物種中采集了組織樣本,并采用PacBio或SMRT測序技術對它們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
研究人員發(fā)現了多個與長壽相關的基因,其中一些基因使巖魚適應更深的水域,另一些基因使其適應更大的體形,這兩者都與壽命延長有關。例如,在哺乳動物中,大象的壽命比老鼠長,但老鼠在數量上遠遠超過長壽命的大象。
該研究通訊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綜合生物學助理教授Peter Sudmant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確定了適應極端壽命的遺傳原因和結果。我們很高興能夠觀察一組物種,看看它們的表型是如何隨時間變化而形成的,以及驅動這種表型的基因變化和這種表型如何反饋并影響該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Sudmant承認,研究發(fā)現的許多與壽命有關的生物通路在以往其他物種的研究中就已經發(fā)現了,不過這項研究確實發(fā)現了這些通路中的幾個新基因。這種遍布太平洋的魚類所攜帶的自然變異獨特地囊括了大多數影響壽命的遺傳因素。
這項研究對理解人類壽命也有意義。Sudmant團隊發(fā)現,壽命較長的物種擁有更多的免疫調節(jié)基因,特別是一組被稱為嗜乳脂蛋白的基因。免疫系統(tǒng)參與調節(jié)炎癥,而炎癥的增加與人類衰老有關,因此,研究結果指出,一些基因可能是與年齡相關損傷的治療靶點。
Sudmant團隊目前正在對蝙蝠、靈長類動物和其他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比較,以研究與壽命、衰老、壓力和其他表型差異相關的基因。(辛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如何打出完美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