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整體實現天然氣供暖和全國村村通天然氣的首個城市,世界玉都——新疆和田的天然氣冬季保供不容有失。今年以來,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提前從生產組織、氣源保障、地震勘探等方面多管齊下,同時發力,為和田天然氣冬季供應提供堅強保障。截至11月28日,和田河氣田已進入超負荷生產運行狀態,日供氣量高達85萬立方米,日增輸天然氣近20萬立方米,1700多名中國石油人奮戰在和田河氣田勘探開發一線,確保和田地區各族群眾溫暖過冬。
圖為地處沙漠腹地的塔里木油田和田河氣田處理廠遠眺。
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市出發,經過4個多小時車程顛簸,記者來到位于瑪扎塔格山一側的和田河氣田處理廠生產現場,而周邊無人區的物探作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員工在生產裝置現場巡檢。
和田河氣田技術主管劉熠告訴記者,為確保和田地區天然氣冬季供應保障無憂,今年以來,和田河氣田重點實施了地面增壓工程,對瑪4-12H等3口單井進行了增壓復產,日增氣15.5萬立方米;入冬前完成和田河氣田集氣干線清管任務,并通過強化生產運行管理、風險管控與應急演練,確保了裝置和管網的安穩長滿優運行。目前,除個別硫化氫含量超高的氣井外,和田河氣田所有井已全部投入生產,處理廠脫硫處理能力已超出夏季一倍以上。
據悉,和田河氣田于1997年9月發現,2002年11月建成投運,2016年以后受開發過程中見水時間提前,對氣田開發和下游冬季高峰期用氣供應帶來一定影響。對此,塔里木油田實施南疆利民管網天然氣增壓輸送工程,繼一期工程建成投運后,今年底將建成投運的二期工程日增輸天然氣400萬立方米,來自油田東部的天然氣將效保障管網西部沿線與和田地區的冬季高峰用氣需求。同時,塔里木油田啟動了2021年和深三維地震項目,旨在通過深地勘探為和田人民找到更多天然氣資源保障。
圖為和田河氣田員工在井口作業現場。
“聞油而動,雷厲風行”是中國石油人的工作作風。今年9月中旬,頂著“死亡之海”遠未結束的沙暴風沙季,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塔里木物探處247隊1600多人開進和田河無人區,在沙漠深處打響和深三維地震采集攻堅戰,為和田河氣田冬季保供探儲量、充足“底氣”。
圖為和深三維地震項目麻扎塔格山南面作業現場。
該項目覆蓋面積198平方公里,工區橫跨瑪扎塔格山、沙漠和戈壁荒漠。這里,一年365天有300天都處在風沙之中;沙漠區域沙山林立,最大落差近200米;瑪扎塔格山最高海拔1500米左右,南北跨度1.5公里,山體風化嚴重,刀片山層層疊立。“重多復雜作業區域和環境相互疊加,讓這里變成為塔里木盆地最難的物探作業地區。”踏遍“死亡之海”和天山南北的247隊隊長王超這樣說。
石油物探人在和深三維地震項目山前施工作業中。
“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這是石油物探人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勇氣和豪言壯語。為加快施工作業進度,247隊全部干部員工直面困難與挑戰,在塔里木探區首次采取排炮與震源車相結合、載重無人機調裝、移山填“海”等新技術新方法,全力在地震資料品質上取得新突破。同時,這個隊以打造沙漠精品工程為目標,掀起“我為冬季保供做貢獻”勞動競賽,用物探人“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擔當,在“死亡之海”大寫冬季保供勘探的火熱激情。
圖為施工車輛在和深三維項目沙漠中進行地震作業。
200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投資4億元的國家重點扶貧工程——塔里木油田和田河氣田供氣工程建成投產,和田民眾從此告別柴煤歷史,進入天然氣時代,拉開“氣化南疆”序幕。隨著天然氣輸送到千家萬戶,新疆和田市成為我國第一個天然氣整體集中供暖和全國村村通天然氣的城市,連接起脫貧攻堅、追趕幸福生活的“中國夢”。
圖為當地村民用天然氣做飯。
和田當地村民也像城市居民一樣用上了天然氣熱水器,極大提高了幸福生活指數。
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和田河氣田已累計向新疆和田“七縣一市”等南疆地區供應天然氣38億立方米,為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指數提升和沙漠邊緣的環境保護提升提供了清潔能源保障。(蔣萬全 馮楚涵 王健 陳士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