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熱議“全球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平性”主題

        光明網 2021-12-01 20:08:17

        光明網訊 12月1日,2021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專題論壇“全球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平性”在京舉辦。來自7國的頂尖專家學者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就數字時代科學素養的包容性發展、科學素養的性別構建、少數民族科普發展以及STEM教育和科學節在公眾科學素養建設中的作用,進行分享和交流。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國際交流協會承辦,得到了中國科普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2015年,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上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明確列舉出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人類發展的共同愿景和行動清單。其中突顯出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意義,與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宗旨極為相近,與“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平性”專題論壇的契合度也很高。

        “在全球化和數字化的進程中,探討科學傳播和普及如何適應公平性與包容性的發展要求,轉變和升級傳統靜態傳播形式,重視和推進以能力建設為目標的公眾科學素質普及,形成利用數字化、多媒體的新途徑打造出兼顧公平性與包容性發展的國際科學傳播理念,適逢其時。因此,本次專題論壇會議邀請來自中國、俄羅斯、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荷蘭等國的優秀學者專家做主旨報告,討論交流全球公眾科學素質的公平性建設問題。”專題論壇主持人、北京國際交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郭杰妮博士介紹道。

        全球未來研究所(GIFT)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羅馬俱樂部執委會委員錢德勒·奈爾就“科學素養促進綠色未來”的主題進行分享。他聚焦在全球化和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在科學教育中傳授公平和包容性,以應對全球挑戰;阿爾及利亞國家科技工作者聯合會名譽主席梅巴海克 ? 布卡巴的分享主題是“公平獲得科學素養”,以系統性和歷史發展的視角分析了科學素養提升的公平性問題。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學院院長、吉隆坡工程與科學節(KLESF)指導委員會聯合主席李仕偉教授就“大流行后的STEM意識與素養”的主題進行了分享,強調了激發青少年發現問題、利用科學、技術、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STEM意識與科學掃盲宣傳對于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意義,并分享了馬來西亞在相關領域的實踐和發起的倡議。他在分享中比較了STEM 學科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缺點,并強調了培養STEM 學科的社會化意識的重要性。

        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甘肅省科協主席張世珍分享的題目是“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甘肅少數民族”。近年來,甘肅省通過健全少數民族地區科學素質建設推進機制,持續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創新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宣傳服務形式,積極助推少數民族群眾依靠科技脫貧致富,推動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由2015年的3.95%提高到2020年的7.14%,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少數民族科普之路。梅巴海克 ? 布卡巴主席表示,張省長的介紹使阿爾及利亞受益匪淺,甘肅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現實經驗值得整個非洲國家效仿。

        悉尼科技大學可持續未來研究所兼職教授、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前主席詹妮弗 ? 吉德利的演講聚焦在性別公平領域,題為“為什么21世紀需要更多的女科學家”。她從性別視角闡述女性享有公平教育權的重要性,公平性教育有助于女性克服專業和行業間的性別歧視。同時,她也強調了女性科學家對21世紀的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校長、全俄羅斯科學節主席列奧尼德 ? 古瑟夫以“科學節在提高俄羅斯公眾科學素養方面的作用”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談到,全俄羅斯科學節 (All Russian Science Festival)是俄羅斯唯一的、最大的全國性科學活動,每年吸引數百萬的參觀者。科學傳播對于提高一地區的公眾科學素養有重要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主席、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莫里斯 ? 德 ? 格里夫聚焦成人教育和科學普及,他分享的主題是“唯一能縮小社會差距的方法:重視識字、計算和基本技能的成人教育”,強調重視創新學習環境和教育戰略決策在提升科學素養中的重要影響。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自2018起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起并主辦,致力于搭建科學傳播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更好應對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全球共性問題。國際科普交流和合作歷來是北京國際交流協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協會自2018年起參與承辦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專題論壇,已建立起多層次、寬角度的國際科普交流與合作渠道。(蔡琳)

        關鍵詞: 科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