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鄉村+公園”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新發展

        光明網 2021-12-05 09:38:17

        “惠安縣涂寨鎮曲江村西山公園、永春縣仙夾鎮山后村鄉村公園等農村休閑活動場所,是我們泉州與鄉村文化相融合所打造‘鄉村+公園’的另一種生活方式。”泉州市林業局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

        武榮公園

        “十四五”伊始,泉州市林業局把大力推進鄉村綠化提升,作為林業助力鄉村振興新的重要內容,在持續抓好山上造林的同時,大力推進鄉村綠化高質量建設,以鄉村公園、四旁綠化、鄉村綠化提升行動等為載體,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新發展,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強化建設指南導向性

        泉州市強化建設指南的導向性,認真科學制定鄉村公園和鄉村綠化提升行動建設申報指南,要求鄉村綠化設計及建設應體現“鄉愁之美”,以生態優先,體現人本性、安全性,按近自然理念建設,達到生態、經濟、美觀相結合,要求鄉土植物種類不少于90%,種植設計以喬木為主,并采用全冠苗木或骨架苗栽植。

        在強化設計方案上,該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科學組織指導開展鄉村公園和鄉村綠化提升行動設計,著重體現地方特色,展示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建設方案由專家組評審通過并修改完善后才能實施,努力打造一批體現泉州特色風韻的鄉村綠地。

        對于鄉村綠化建設的普惠性,該市在項目安排上盡量提高鄉村綠化建設的覆蓋面,通過以點串線成面,推動“鄉村公園化、公園全域化”。2021年全市開展鄉村綠化建設180多個村莊,其中建設鄉村公園55個村、綠化提升81個村、四旁綠化建設50個村。

        注重綠化與鄉村業態相融合

        在空間上相融合,泉州市要求鄉村綠化建設與村莊規劃相適應,妥善處理好綠化建設和用地的關系,主要依托鄉村原有的自然和人工特色景觀資源或利用鄉村四旁閑置地、廢棄地、拋荒地、山體等新建或改造提升為公園。如德化縣大銘鄉村公園將道路拓寬與綠化美化相融合,綠化種植100多畝,配套建設休閑步道、休閑亭,打造公路“櫻花漫線”景觀。

        泉州市注重與鄉村業態相融合,堅持鄉村公園建設服務鄉村產業發展大局,依靠優美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產業,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如安溪縣城廂鎮團結村六君巖鄉村公園、湖上鄉湖上村鄉村公園、永春介福鄉紫美村鄉村公園、坑仔口鎮魁斗村鄉村公園融合鄉村旅游建設,打造鄉村短途旅游目的地。

        與鄉村文化相融合上,泉州市以鄉村公園建設為載體,利用現有的自然景觀和“山水林田湖草”風光,采用本地珍貴鄉土樹種開展鄉村公園建設,打造“鄉村+公園”的另一種生活方式,如惠安縣涂寨鎮曲江村西山公園、永春縣仙夾鎮山后村鄉村公園打造成人氣高漲的農村休閑活動場所。同時結合各自定位,融合做好古樹、古建筑、古驛道等歷史遺存的保護,深入傳承挖掘悠久的民俗、田園、農耕、鄉賢等鄉土特色文化,融合打造特色的“文化體驗單元”。如永春縣大羽山公園立足白鶴拳發祥地,打造特色白鶴拳文化休閑公園;晉江土垵村雷公石公園突出紅色文化傳承,打造紅色文化主題公園。

        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提高建設水平和質量

        在補助資金引導和管理上,泉州市林業局進一步加強資金整合,集中資金開展鄉村綠化建設,2021年已投入市級林業專項資金1230萬元,充發發揮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極大地激發鄉村綠化建設的積極性,也積極鼓勵、引導各級社會主體通過投資、冠名認捐、認建認養等方式參與鄉村綠化建設,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在項目建設全程管理上,泉州市林業局注重苗木質量和階段性管理,采取先建后補方式建設,把質量管理貫穿于鄉村綠化建設全過程,加強關鍵環節和時間節點的把關,把階段性檢查驗收與項目年度檢查驗收工作相結合,及時發現問題、及早整改到位,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質量。(陳華文)

        關鍵詞: 美麗鄉村 公園 綠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