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屹:亞洲象“旅行記”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展現

        光明網 2021-12-05 14:08:17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張蕃) 今年,十多頭原本棲息在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的野生亞洲象走出叢林,北上遷徙數百公里的旅行,不僅引發了人們對亞洲象的關注,也由此讓人們感知到了一個可愛可信、生動立體的中國。

        在12月3日舉辦的2021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公眾科學素質建設與綠色發展”專題論壇上,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謝屹表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離不開公眾素質的提升。小短鼻家族北移南歸的路上,其憨態可掬、聰明伶俐、雄壯威武的形象得到了公眾和媒體史無前例的關注。短短4個月內,進行報道的國內外媒體超過3000家,社交和信息聚合平臺相關話題累計點擊量超過110億次。

        “這群亞洲象的北移南歸過程,既是中國生態文明成果的展示,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的分享,還是一次中國公眾生態文明素養提升的良好機會?!敝x屹說。

        象群北移南歸的過程中,有著很多令人難忘的畫面,這些畫面繪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群像畫。當地人寧愿犧牲莊稼,也要護象群平安的故事,頻繁上演。謝屹認為,這形成人人都是生態文明宣傳員,人人都是生態文明貢獻者的良好氛圍。當地群眾不驅趕、不恐嚇象群,如實反映象群肇事損失,積極支持政府開展各項人象沖突管控和處置的應對工作,體現了很高的亞洲象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素養。

        “這次象群的北移南歸之路也是一次科學探索之旅?!敝x屹介紹,象群成功渡過元江老橋是一件里程碑事件,象群北移是涉水而過,當時江水尚淺,到8月份南歸時已經進入雨季,江水暴漲,象群難以涉水過江。在此前的認知中,人們認為大象不會或者不愿過橋,但象群成功渡橋,擴展了原有的認知。

        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亞洲象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公眾參與都不可或缺。發言中,謝屹回憶起在德國、美國、瑞典等一些國家考察時,公眾會通過捐贈、義務出工等形式參與保護工作。他表示,目前,我國已經有部分公眾以監督員、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亞洲象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隨著中國公眾科學素質和生態文明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必然會有更多的公眾愿意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中來,這需要有關單位為公眾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

        關鍵詞: 科學素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