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成都優勢何在

        科技日報 2021-12-06 11:08:19

        在不久前召開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成都科技戰線再傳捷報:22個項目上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在同類城市中繼續保持前列。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這些亮眼科技成果、澎湃創新動能的背后,成都科技創新的突破口與優勢何在?

        細數成都的科技資源“家底”,成都目前擁有高等院校64所,國家級研發機構30多家,國家級科研平臺126個……

        盤活這些創新資源家底,成都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把“線路圖”變為“施工圖”

        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之后,開始在成渝地區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成為兩地目標。

        把“線路圖”變為“施工圖”,根植于成都這片沃土上的創新路徑,早已開始謀劃。如今,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創新布局和主體功能初步形成,進入了加快成形成勢的發展新階段。作為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成都科學城已經形成集科研、創新、孵化等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

        “下一步,我們將統籌推進國家科技創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天府實驗室‘四層架構’;同時,將聚焦提升創新策源能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提升資源配置能力,大力構建引領西部、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創新策源地和科研主陣地。”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在今年7月召開的“解讀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新聞發布會”上透露。

        今年10月,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印發,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更加明晰。成渝合力,正加快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打造創新生態系統“硬核支撐”

        大科學裝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科技創新的策源地,是推動城市基礎創新能力的重要引擎。在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核心區,碩大的藍色立方體建筑格外醒目,這里就是城市“最強大腦”——成都超算中心所在地。

        成都超算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除了圍繞科技創新外,成都超算中心更加強調“超算+”的創新應用,強有力地支撐產業發展和智慧治理服務。比如,在助力碳中和方面,與國家電網等43家新能源單位開展測試及商務合作;在醫療健康領域,與華西醫院等25家醫療機構用戶開展聯合研發合作。

        除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蓉不斷布局,“國字號”實驗室也在蓉加速集聚。這不僅是成都打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的“硬核支撐”,也是成都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城市比較優勢所在。

        加快“未來產業”技術攻關

        走進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內的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量子實驗室,這里正進行著量子互聯網前沿方向的研究攻關。

        “量子科技不斷向前發展,它最終的形態應該如同現今的互聯網一樣——形成量子互聯網。”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量子實驗室、量子互聯網前沿研究中心周強教授說。

        眼下,在競逐量子科技賽道上,“成都力量”正加速崛起。不僅在科研攻關上,還在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點發力,構筑了量子技術研究的“成都基礎”。成都聚集了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

        面向未來,成都也正瞄準突破共性關鍵技術,繪制針對生物醫藥、量子技術等15個重點產業的技術路線圖,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

        羅洪焱 陳 科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