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科創中國·院士開講》第四期在抖音、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同步上線。本期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料和食品風味化學專家孫寶國以“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為主題,給網友們分享了有關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劑、食品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的食品行業科學知識。
節目上線至今,已經有超過650萬名網友涌入“課堂”,聆聽孫寶國院士的分享。對于眾多網友紛紛通過短視頻學習知識的行為,孫院士表示,用抖音等新媒體手段來做科普,會使科普變得就更加有趣,從而讓更多的人接觸到科技知識,值得發揚光大。
孫寶國院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級科技支持項目7項,主編學術著作15部,發布SCI收錄論文200余篇,長期致力于食品添加劑和白酒的科普工作。
演講中,孫寶國院士首先將食品的時間段分為了傳統、現代和未來三個部分,以此為刻度,會發現同一種食品往往會出現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例如,人們經常吃的米飯、餃子既是傳統食品,也是現代食品;而當下流行的辣條就屬于現代食品,它甚至有兩個學名叫做“調味面制品”和“指壓面制品”;很多現代食品,未來還會吃,就會成為未來食品,例如最近比較熱的人造肉也屬于未來食品。而食品添加劑,則一直存在于傳統、現代并將繼續存在于未來食品中。
在日常認知中,不少人談添加劑而色變。對此,孫寶國院士表示,食品添加劑是為了改善食品的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食品添加劑與食品行業未來的發展密不可分。他特別強調,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更加嚴格。目前,我國的食品添加劑大約有2300多種,遠遠低于世界各國已經批準的15000多種,“我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兩個及以上國家使用的添加劑,我們才會啟動評估,絕對是否使用。”
在孫寶國院士看來,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并不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過去一些案例,如三聚氰胺或染色饅頭,是因為違規使用“非法添加物”或濫用食品添加劑造成的,“我們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并非只有現代才有,古代鹵水點豆腐使用的鹵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鎂,也屬于一種添加劑。”
除了食品添加劑與食品行業的密切聯系,孫寶國院士還介紹了未來食品發展的兩大趨勢:一是健康食品,二是要營養均衡,“要減油不減香、減鹽不減咸、減糖不減甜”,他表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吃,也就是要做到營養均衡搭配,人體6大營養素必須達到均衡,會吃應該從娃娃抓起。”
此外,針對當下人們繁忙的飲食生活節奏,特別是年輕人喜歡熬夜飲食不規律的現象,孫寶國院士指出,“單純靠功能性飲料并不合適,長期會出問題,一天三頓飯一定要吃,不管吃什么,一定要適量吃。”
據了解,《院士開講》欄目是由中國科協打造的“科創中國”與抖音、西瓜視頻等聯合出品。欄目邀請國內知名院士講授各類頂尖科技知識。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明和劉嘉麒,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志磊,已經先后開講,用戶可在抖音、西瓜視頻搜索“院士開講”觀看。(王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數據安全產業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