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也就是2015年12月17日,我國首顆天文衛星“悟空”發射升空。由于工作狀態良好,原本計劃服役三年的“悟空”,已經兩次延長工作壽命。到今天,整整服役6年。
“悟空”的大名叫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 DAMPE)。顧名思義,可以理解它的主要目標是探測暗物質粒子。
我們都知道,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那“悟空”如何開展工作?原來,暗物質雖然自己不發光,也不和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之間會發生相互碰撞,悟空通過探測暗物質碰撞后產生的粒子來尋找暗物質的蛛絲馬跡,就像我們可以觀察動物留下的腳印,通過腳印的形狀、深淺等信息來判斷動物的種類一樣。
悟空的“火眼金睛”讓它6年的探測收獲頗豐。2017年,“悟空”號公布首批發現,直接在太空中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有可能與暗物質相關。2019年,“悟空”號又測量了迄今為止能段最寬也最精確的質子能譜。2021年5月,第三批科研成果公布,科研人員獲得了宇宙射線氦核的精確能譜測量最新結果。
6年已過,未來可期。期待“悟空”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監 制:戰 釗
策劃|腳本:宋雅娟
制 作:肖春芳
出 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