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最新疫情研究成果:新冠防控宜快且準

        中國新聞網 2021-12-20 18:07:57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團隊最新疫情研究成果:新冠防控宜快且準

        中新社廣州12月20日電 (記者蔡敏婕)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官方公眾號20日發布信息稱,由中國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團隊與騰訊公司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印證了疫情防控措施對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定量影響,并建議應在疾病流行的早期,實施更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以更好地遏制疫情。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Value inHealth(《健康價值》)。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和騰訊健康副總裁吳文達為共同通訊作者,鐘南山院士為指導作者,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梁文華教授等為這項新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都實施了一系列的疫情防控政策。究竟嚴格的防控措施是否必須,哪些防控措施更有效果?

        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分析了第一波新冠疫情期間(2020年上半年),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的8項主要疫情防控措施數據。

        研究發現,在防控措施開始實施7至14天后,反映病毒傳播能力的“再生數”Rt迅速降低;取消公共活動、關閉學校和關閉工作場所3項防控政策的效果最為顯著。研究表明,更快、更精準地實施防控,才能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

        在疫情暴發早期(感染緩慢增長期)實施的防控措施,措施越嚴格、持續時間越長,最終感染人數會越少。

        但是,處于疫情中后期(感染快速增長期)實施防控措施的話,結果則正好相反——防疫措施越嚴格,持續時間越久,最終感染人數反而增加。

        論文第一作者孫繼超博士指出,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并非疫情防控措施失效,而是反向因果關系導致:到了感染人數快速增長暴發的時候,才開始制定嚴格的管控措施,此時已經收效甚微,為時已晚。在疫情出現苗頭的時候盡快行動,才能實現最大效果。

        此外,研究者們利用反事實推理模型對關閉工作場所、取消公共活動、限制國際旅行等8種常見防控措施的效果進行了單獨的評估,以找出抑制病毒傳播最有效的精準防控措施。

        結果顯示,在各國政府普遍采取的防控措施里,取消大型公共活動、關閉學校、關閉工作場所3項防疫措施對病毒Rt的抑制作用最為顯著。研究者推測,這3項措施均屬強制性措施,執行可行性和依從性更高,因此,更有可能對遏制疫情生效。(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