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草坪要好看更要好“用”

        中國青年報 2021-12-22 10:39:28

        距離我家200米遠,有塊處于閑置狀態的城市綠化用地。十幾年以來,這里是附近居民尤其孩子最歡迎的地方,放學后,他們習慣來這里看書、踢毽子、跳繩,玩老鷹捉小雞等游戲。

        最近,這一和諧狀態被打破了,幾位身著制服的保安以“踐踏草坪”為由,對草坪里的孩子和大人進行勸退。街坊們只能悻悻然離開。筆者及其他幾位街坊撥打“市民熱線”,得到如下答復:“任何人不得破壞綠化規劃用地的地形、地貌、水體和植被,不得損害城市樹木花草和綠化設施,不得開展任何損壞綠化的娛樂活動。”

        盡管上述答復義正詞嚴,但我還是產生了幾個疑問:其一,草坪的功能只是供人觀賞,還是可以供人使用;其二,細心呵護及嚴禁入內的草坪,與偶爾被踩踏的草坪相比,誰的養護成本更高;其三,草坪的使用方式,要不要結合所在區位與特定地段居民的實際需求;其四,草坪是城市的公共綠化設施,其公共性是如何體現的?

        大城市供地緊張人盡皆知,公共空間更是捉襟見肘,有大片難得的“留白”之地,實屬難得。但倘若只將其當成一種抽象景觀,配以“禁止入內”“請勿踐踏草坪”等禁令,草坪好“看”卻不能“用”,雖毗鄰社區居民,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感受到其溫度。

        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草坪,可以有讀書的,喝酒的,聊天的,嬉戲的,踢球的,放風箏的,談情說愛的,發呆的,睡覺的,只要大家有良好的環保與衛生習慣,斷然不會出現狼藉一片的景象。這里的草坪不止于綠植,還是一個具有豐富社會與文化意涵的地方,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附近居民藉由草坪可以培育出和睦的社區關系,進而增進與提升社區認同感與歸屬感。

        在公共空間供給緊張的城市,大片草坪僅被當作一種視覺景觀被遠遠觀望,利用效率還是太低。在不至于被中度及重度破壞前提下,都市公共空間只有被彈性使用,并成為人地關系的孵化器,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及意義。

        姚華松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