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數據安全保駕護航

        人民日報 2022-01-10 17:01:26

        相信不少人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打開電腦,廣告彈窗剛好是自己搜索過的某件商品;生日當天,陌生公司的“祝福”信息發到郵箱……大數據時代,我們在享受數據帶來便利和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個人信息暴露安全風險。

        找到數據保護和利用之間的平衡點,除了依靠法律法規約束違法違規行為外,還需要用技術搭建安全屏障。比如,利用安全技術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脫敏、加密等處理,防止敏感數據在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被不法分子竊取。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安全專家邱峰介紹,以數據分類分級為例,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數據很敏感,識別出這些數據并做好分類,能夠有針對性地采用更高安全等級的防護。此外,數據實現分級分類后,什么是可收集、使用、共享的一般信息,什么是重點保護的個人隱私或敏感信息,就會有明確界定。

        “數據精細化分類分級,也有利于企業實施精準防護。”邱峰解釋,如果按照數據保護合規要求,無差別管理所有數據,成本比較高,也增加了數據流通、處理的難度。數據的分類分級,則能夠幫助企業針對不同級別的數據,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在一般數據、重要數據、核心數據中,對核心數據進行重點防護,這同時也有助于數據要素的合理配置。

        做好數據精準識別、分類分級、脫敏等并不容易。以識別姓名為例,傳統方法主要通過設定關鍵詞來甄別,但有些詞語可能被誤判為姓名,也有時會出現生僻姓氏沒被打上標簽的情況。針對上述不足,近年來,安全專家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嘗試建立智能化的安全屏障。邱峰以識別為例指出,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經過一定的規則算法訓練后,計算機能夠分析句子結構,還會利用各類數據間的相互關系,精確、立體化、全方位地識別敏感數據。傳統方式需要處理幾天的數據,如今只需要幾十秒就可以完成。

        天翼云一直關注數據安全問題,致力于構建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體系和能力。天翼云憑借海量數據來訓練模型,過去幾年一直堅持自主研發,構建了從數據采集、訪問、使用、傳輸、共享等全流程的大數據安全技術體系,具備敏感數據識別、分類分級、加密脫敏、接口異常檢測、審計監測預警等數據安全能力,為我國數據產業的合規發展提供先行示范。

        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相繼出臺,數據安全監管日趨嚴格,安全合規要求持續提升。邱峰表示,天翼云將持續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提高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為企業上“云”解決后顧之憂。徐益彰 喻思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