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普有聲數字欄目《走進人工智能》上線

        光明網 2022-01-27 16:33:03

        光明網訊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品,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聯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共同打造了原創人工智能前沿科普有聲通識數字欄目——《走進人工智能》,主理人為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吳飛教授。1月26日,該欄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正式上線。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澤表示,國家高度重視科技資源科普化工程,要深化供給側改革,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青少年群體是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后備力量,有聲產品形態讓科學內容煥發新的活力,解放雙眼、讓科學輕松走進碎片化時間的各種應用場景。

        為全面提升公眾的人工智能科學素養,《走進人工智能》欄目主要定位非人工智能、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其他人士,尤其以青少年為重要覆蓋群體。內容共計十五講,通過深入淺出的形式,專業、嚴謹地將硬核知識、技術方法與人文歷史、人物故事有機融合,全面、生動地闡述了人工智能的歷史發展脈絡、技術手段形態、學科交叉研究以及創新人才培養。

        吳飛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門學問,它也可以是一個賦能系統、一個開源代碼平臺、一門初高中課程、一個大學本科專業、一種思維方式、甚至是我們每個人每天所生活的‘智能社會’空間。”

        據介紹,《走進人工智能》欄目保持了權威、專業、嚴謹的知識內核,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充分普及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傳播實用信息,弘揚科學精神,讓青少年群體有機會直面前沿重大問題。此外,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走進人工智能》欄目以人工智能幾起幾落的發展歷程舉例,不僅真實地呈現一門前沿科學的發展起伏,也以此引導青少年理性看待成敗得失,辯證認識人生順境和逆境的關系。

        作為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自成立以來,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始終堅持圍繞前沿基礎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積極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科研育人生態建設,努力搭建育人-研究-產業協同的產教融合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平臺。在長三角一體化和科教融合等國家重大戰略背景下,不斷推動人才鏈、科研鏈、產業鏈和創新鏈等高層次融合。

        未來,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將持續探索“突出內涵、促進交叉、賦能應用”的創新性一流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立體、完備的課程知識體系與科普知識體系,全方位的打造中小學信息素養與高校專業知識的貫通銜接培育體系,努力為構筑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培養戰略資源。

        關鍵詞: 科普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