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棉農們都知道,對著棉鈴蟲灑農藥,越灑蟲子越猖狂,這是因為蟲子“身經百戰(zhàn)”后產生了抗性。
比起這種化學殺蟲方法,生物技術提供了更好的選擇:科學家在棉花中轉入了專門針對棉鈴蟲的Bt基因,讓棉花自己就能應付害蟲啃食,可以說是棉花植株擁有了一件長效‘’保護衫”。Bt基因是從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中分離的基因,其編碼的Bt蛋白具有高度專一的殺蟲特性,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害蟲有效,對人類和家畜動物無毒害作用。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抗蟲棉之父郭三堆介紹,昆蟲吃了Bt蛋白后在腸道堿性的條件下,能釋放出來殺蟲蛋白,而人的胃里環(huán)境是酸性。另外,昆蟲的消化道表皮細胞上有一個受體,BT蛋白只有結合了這個受體,才能引起細胞裂解。一般的動物、昆蟲或者其他害蟲都沒有這個受體,不會產生毒性。
“將Bt基因轉到任何植物里頭,現在經過安全評價、動物實驗,各個方面目前來講是安全的。”郭三堆說。(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2020年07月22日
2020年07月21日
2020年07月21日
2020年07月17日
2020年07月15日
2020年07月15日
2020年07月14日
2020年07月11日
2020年07月08日
2020年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