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罕見病 代表、委員吁創新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

        中國新聞網 2022-03-10 08:16:00

        (兩會速遞)關注罕見病 代表、委員吁創新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陳靜)隨著社會對罕見病關注度逐步提升,提高相關藥物可及性成為業界關注話題,也受到正在參加2022年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

        資料圖:取藥室前不少人等待取藥。 韓章云 攝

        有專家呼吁,探索建立適宜罕見病藥物的醫保準入機制,創新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通過加強城市定制性商業醫療保險(普惠險)與基本保險銜接,強化政府引導作用,完善宏觀政策規范市場行為,強化普惠險新業態的科技支撐,促進罕見病藥物醫療保障可及性,實現“疾病罕見,但待遇常見”。

        當下,各界對罕見病關注度提升,國家一系列鼓勵罕見病新藥加速審批上市、醫保準入和臨床使用的政策相繼推出,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罕見病藥品已有40余種,罕見病藥物的可及性有所提升,但部分高值罕見病用藥依舊無法被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

        不少人認為,罕見病藥物單價高,會為醫保造成極大負擔。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系主任吳明認為:“應科學評估罕見病用藥對醫?;鹩绊?,通過綜合措施,推動更多罕見病等創新藥準入,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減輕民眾用藥負擔。”

        當下,靠醫保一攬子解決所有罕見病醫療保障問題仍不現實。近年興起的普惠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民眾參保門檻,浙江、成都、廣東、山東、上海等地在相關實踐中已取得初步成效。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教授認為,普惠險應在明確“基本、主體和兜底”政府責任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通過創新的社商合作,讓惠普險成為便利千家萬戶的“大眾醫療健康保險”。這位專家還指出,政府引導可提高參保人對普惠險的信心,通過公共資源、信息平臺、政策工具共享可降低普惠險商業運作成本,將資源更有效率地投入在大病、重病的共濟方面。

        毛宗福教授建議,注重頂層設計宏觀政策引導。比如,在國家層面成立普惠險部際聯席會,綜合性地指導地方開展試點工作;同時,鼓勵地方有序先行先試,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多元籌資方式。罕見病保障操作模式上應確保所有利益相關主體能持續參與,確保各主體各司其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罕見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和保障水平。(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