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徐聞“菠蘿的海”
央廣網廣州3月23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王倩)東經110°,北緯20°,溫潤的海風吹拂著大片“金色的田地”。這里,是廣東全年第一個上市的嶺南水果的原產地——湛江徐聞。
3月初,近百名網紅、近千名果農出現在直播間。桌上擺滿了新鮮采摘的菠蘿,他們的身后則是享譽全國的“菠蘿的海”。
網紅與農民,在這里變成了同一個故事的主人公。
“這是合作的力量,參與進來的人各有所長,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廣東省農業對外經濟與農民合作促進中心(簡稱“廣東省農合中心”)副主任黎小軍在接受央廣網專訪時表示。
徐聞菠蘿堆積成小山
海洋遇見“海洋”
2022年,徐聞菠蘿種植面積約有35萬畝,預計年產量約70萬噸。3月,進入上市高峰期的徐聞菠蘿,目前收購均價為1.5元/斤,在田菠蘿預售已有四成。
如今的網紅果,過去也曾面臨滯銷的困境。2019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專門成立了徐聞菠蘿專項工作組。同年,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也開始構建,力圖突破市場瓶頸。
“12221”即建立“1”個農產品大數據,以大數據指導產銷;組建銷區采購商和培養產區經紀人“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農產品走進大市場“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標。
作為工作組最早的一批組員,廣東一人一畝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海洋,不僅目睹了“12221”從理論變成現實,還在徐聞見到了兩片截然不同的“海洋”。
2020年,《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要“培育一批數字農業新農民、推廣一批數字農業重大應用場景(模式)”。
熟悉互聯網、大數據開發的他,敏銳地察覺到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所帶來的機遇。當中明確提出,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終,來自全國的網友們在“菠蘿的海”,見到了“田頭千人大直播”“千人田園大學堂”的盛況。
直播現場設在徐聞菠蘿田間
讓菠蘿的“海洋”鏈接上流量的“海洋”,這是廣東為徐聞菠蘿量身打造出的創新模式。
黎小軍介紹,“12221”的本質其實就是以市場為導向,“這套體系里運用了很多市場營銷的理論。我們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性,策劃出不同的呈現方式。”
今年,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徐聞菠蘿”“菠蘿的海”不僅成為了熱議話題,還拿出了“萬家菠蘿宴”等新亮點作為創意宣傳。
但在工作組成員看來,這些遠遠不夠,還有更大的發展機遇在等著這片“菠蘿的海”。
“風口”上的菠蘿
2022年1月1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生效。數據顯示,主要出口市場為東盟、中東等地區的湛江,2022年前2個月,外貿進出口總值97.5億元,同比顯著增長30.9%。
趁著這股東風,2月23日,作為嶺南水果的“排頭兵”,5噸徐聞菠蘿對接RCEP首次出口到了新加坡。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是中國外貿第一大省,也是農產品進出口大省。RCEP成員國是廣東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市場,據統計,廣東出口RCEP成員國的農產品約占出口總額的24%;從RCEP成員國進口農產品占進口總額的34%。
湛江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三面環海,港口眾多,與東盟國家一衣帶水。“我們分析過,湛江相當于我國對接RCEP的‘橋頭堡’”,黃海洋說。
工作組總結,當前最重要的是研究吃透RCEP規則,用好規則紅利,同時聯合有關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應對RCEP規則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通過繼續加大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發揮廣東市場主體經驗,在農產品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權。”黎小軍說。
與海外農產品相比,黃海洋認為,不能總是在菠蘿價格上想出路,否則容易陷入競價的風險中。“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我覺得還是得回到我們制造業的優勢上。”
RCEP的正式生效給徐聞菠蘿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央廣網記者 黃璐璐攝)
今年,廣東以“鮮切小菠蘿”為切入點,推出鮮切果;同時研發菠蘿新菜式,探索發展中央廚房菠蘿預制菜,進一步帶動徐聞菠蘿銷售。
據介紹,鮮切菠蘿作為初加工產品,消費者撕開包裝,拿起叉子就能吃。它將徐聞菠蘿商品化,從初級農產品升級為便于流通的商品,瞄準的是消費力旺盛的年輕群體。
至于菠蘿入菜,則由來已久。目前,恒興集團、雪印集團等廣東預制菜企業,都已在投入研發菠蘿預制菜。
“通過這些舉措,把我們的原料優勢轉化為食品再出口。有技術含量的產品,我們是有溢價能力的。”黃海洋說。
過去,受限于銷售期短,菠蘿鮮果在營銷上時間緊促,而將菠蘿入菜后,便于存儲、運輸,銷售期可延長至半年以上。
同時,菠蘿的價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菠蘿鮮果地頭均價約為2元/斤;一份“徐聞菠蘿金鯧魚”預制菜的定價為50-60元,不足1斤的菠蘿,其價值占到8元以上。
不僅如此,菠蘿預制菜在市場銷路好,預制菜加工企業、餐飲企業就會成為徐聞菠蘿穩定、優質的采購渠道,一定程度上改變“看天吃飯”的生產場景,從而構建出徐聞菠蘿更多的消費場景。
目前,已有十余家來自物流、制造業、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在徐聞設廠投資。隨著由農產品轉變為商品流通,徐聞菠蘿產業鏈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果農正將菠蘿裝運上車(央廣網記者 黃璐璐攝)
小菠蘿大產業
近些年,徐聞菠蘿的總產值從2018年的3.5億元,到2019年的16.8億元,再到2020年和2021年的21億元。每斤菠蘿多賣1塊錢,這片“金色的田地”就能多增收14億元,意味著村里就多了一大批致富的果農。
“這從實際上佐證了‘12221’市場體系的正確性、前瞻性、合理性、科學性。”在徐聞菠蘿專項工作組中,陸俊是“12221”的起草者之一,全程參與了該理論的產生、凝練、驗證、發展與實踐的過程。
接下來,廣東還將加快推進徐聞RCEP菠蘿國際采購交易中心建設,通過舉辦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培育龍頭企業、扶持菠蘿出口基地建設等措施,在國際上打造具有更大影響力的菠蘿品牌。
從2019年開始,徐聞菠蘿一步步從單純的農產品,成為支撐起一條產業鏈的核心。
“對此,我們的感想就是久久為功。”黎小軍說。
部分圖片來源 | 廣東省農業對外經濟與農民合作促進中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