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第三十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到來之際,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在京舉行《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范》主題宣傳活動啟動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披露的一系列數字,展現了“十三五”期間我國節水工作取得的成就。
魏山忠在致辭中透露,“十三五”時期,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28%和39.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36提高到0.565,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低至10%左右,全國用水總量總體維持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
魏山忠表示,水是公共產品,實現水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既需要相關行業部門聯動配合,更需要全體公民樹立節水理念、轉變用水方式。為此,2021年12月,水利部與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共10部門聯合發布了《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從觀念意識、用水行為、社會實踐等不同層面,引導社會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節水觀念。
在本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會上,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許文海對《規范》進行了深入解讀。許文海表示,《規范》著力聚焦節水細節,注重培養節水習慣,尤其是考慮到全國各地地理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南北方、東西部以及城市、鄉村在用水觀念和用水習慣上存在著顯著差異。因此,《規范》從多數人的用水習慣出發,將節水責任、節水義務與公眾日常的實際用水情況相結合,注重實施的可行性,保證措施的樸實性和可操作性。如《規范》中提出了不用長流水解凍食材、正確使用坐便器大小水按鈕等諸多細致、可行的節水建議。以此推動全社會養成節約用水習慣,逐步形成節水型生產生活方式。
實習記者都芃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