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也會加減法

        中國科學報 2022-04-06 09:21:22

        從人類角度來看,加減法對于沒有手指的魚類來說一定很難。但近日一項發表于《科學報告》的最新研究顯示,魚類也會做加減法,盡管運算的數值比較小。

        研究人員使用藍色和黃色分別作為“加一”和“減一”的命令代碼對魚進行訓練,發現它們具有進行簡單運算的能力。

        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以斑馬擬麗魚(慈鯛科)和珍珠魟為對象進行研究。這兩種魚通常是實驗室研究魚類認知能力的對象。

        在訓練階段,研究人員向魚缸中的魚分別展示了藍色和黃色的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最多展示5個)圖像,并給魚5秒時間記憶圖像形狀的數量和顏色,然后讓魚在兩扇門間做出選擇,其中一扇門多了一個形狀的圖像,另一扇門則少了一個形狀的圖像。

        選擇的規則很簡單,如果原始圖像是藍色的,就選擇多一個形狀的門;如果原始圖像是黃色的,則選擇少一個形狀的門。選擇正確的魚將獲得食物獎勵。

        最終,8條慈鯛中的6條及8條珍珠魟中的4條完成了訓練。這些成功通過測試的魚,其表現遠超預期。例如,當原始圖像是3個藍色形狀時,它們正確選擇了4個藍色形狀的門。

        實驗發現,珍珠魟和慈鯛測試的準確率分別超過96%和82%。在所有測試中,這兩種魚做減法比加法稍微困難一些——大多數人類幼兒可能也這樣。

        為了確保這些魚類不僅是在靠記憶進行選擇,研究人員又混合了不同大小和數量的形狀進行新的測試。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原始圖像展示了3種藍色形狀,這要求魚在有4種或5種形狀的門之間進行選擇,即選擇“加一”或“加二”,而不是此前的“加一”或“減一”。結果發現,魚并不是簡單地選擇較大的數字,而是始終遵循“加一”的指令,表明它們真正理解了其間的關聯。

        因為此前有研究表明魚類能夠區分相對數量,所以上述研究結果并不十分令人震驚。但該研究領導者、動物學家Vera Schluessel指出,這項新研究表明,魚類在處理較小數字時有獨特的策略,使其能夠在不借助“手指”計數的情況下記憶和操縱特定數值。

        由于慈鯛和珍珠魟在4億多年前有共同的祖先,因此該研究表明,這種“計算”天賦在魚類進化早期可能就已出現。

        事實上,包括鸚鵡和蜜蜂在內的其他動物也表現出類似的數字處理能力。Schluessel指出,盡管這些動物沒有人類認知所依賴的大腦結構,但仍具有與人類基本算術技能匹敵的能力。

        她補充道,人們經常用魚類的“無知”為“糟糕的”商業捕魚和無情的寵物飼養行為辯解。Schluessel希望,該研究結果鼓勵人們將魚類視為同人類一樣有思維的生物而給予更多尊重。(徐銳)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