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認為,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致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的小時降雨量增加多達10%。
該論文稱,2020年颶風季為有紀錄以來最活躍之一,被命名風暴達30場。人類活動不斷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過去的研究表明,與工業化前水平相比,2020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增加超過1°C。人們認為海表溫度增加可能影響風暴強度和事件出現,但很難弄清對風暴參數的各種互相矛盾的氣候影響。
論文通訊作者、美國石溪大學(KevinReed)凱文·瑞德和同事建模了人為氣候變化對海表溫度的影響,認為2020年大西洋各處海表溫度上升了0.4–0.9°C。然后,他們利用一種后報(與預報相反)的技術,以展示2020年北大西洋颶風季的極端降雨在多大程度上是人為海溫升高所致。他們發現,與工業革命前(1850年)情形相比,熱帶風暴級的極端3小時風暴降雨率(3小時降雨量)和極端3日累計降雨量(3天里的降雨量),分別增加了10%和5%。他們的研究還表明,人為因素對颶風級風暴前述兩項的影響分別為11%和8%。
論文作者認為,這些研究發現提醒,對海岸社區將造成直接影響的颶風降雨,存在著人為的起因。(完)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